AI 制图
□潍坊市人民医院刘元元
肾脏作为人体的“净水工厂”,若其尿液排出通道受阻,就会像堵塞的池塘般逐渐积水。这种先天性发育异常在新生儿中并不罕见,多数情况下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自然改善。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日常护理必不可少。
观察尿液变化是每日“必修课”。正常尿液应呈淡黄色且透明,若发现尿液混浊如米汤或呈粉红色,可能是感染或结石的信号。家长需要养成记录排尿习惯,包括每次尿量、颜色变化和排尿时是否哭闹。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都是医生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饮食管理需要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母乳或配方奶是6个月内宝宝的主要营养来源,但需避免一次性喂食过饱。添加辅食后,应优先选择易消化的蔬菜泥和水果泥,减少摄入高盐、高糖食物。特别要注意的是,有些家长误以为多喝水能冲刷尿路,实则可能加重肾脏负担,饮水量需严格遵医嘱。
定期复诊是护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超声检查对比不同时期的积水程度,医生能准确判断是否需要干预。家长应准备专门的复诊记录本,并详细记录每次检查的数据变化和医生建议,这些信息将成为孩子健康档案的重要部分。
皮肤护理常被新手父母忽视。长期使用纸尿裤的宝宝,臀部皮肤容易因潮湿引发尿布疹。建议选择透气性好的纸尿裤,并养成每两小时检查一次的习惯。清洗时要用温水而非湿巾,动作要如对待初春嫩芽般轻柔,晾干后可涂抹含氧化锌的护臀膏形成保护膜。
情绪疏导对家长和孩子同样重要。面对诊断结果时的焦虑,复诊等待中的忐忑,都是需要释放的心理压力。家长可以通过育儿社群分享经验,或定期与儿科护士进行电话咨询。当孩子表现出不安时,家长可用轻柔的抚触和舒缓的童谣代替言语安慰,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预防感染是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接触宝宝前务必洗净双手,玩具要定期消毒,衣物选择纯棉材质并单独清洗。在公共场所避免让陌生人随意亲吻宝宝面部,这些细节都能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风险。若发现宝宝体温异常升高或出现不明原因的烦躁,需立即联系医生。
适度按摩改善肾脏循环。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运动量的增加会促进泌尿系统的发育。家长可以在专业指导下,为宝宝进行适度的腹部按摩。手法要如春风吹拂柳枝般轻柔,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画圈,每次持续3~5分钟。这种温和的刺激能增强肠道蠕动,间接帮助改善肾脏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