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手术器械包装要点 避免灭菌失败

2025年08月12日08:15

来源:大河健康报

  □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陈晓星

  在手术室的无菌链条中,手术器械的灭菌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术后安全。器械包装环节实则是灭菌成功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包装不当,即便灭菌过程符合标准,也可能导致器械二次污染,引发严重的院内感染。因此,掌握手术器械包装的关键要点,是避免灭菌失败的核心环节。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是包装环节的首要任务。理想的包装材料需同时满足透气性、阻隔性和耐灭菌性三大要求。透气性确保灭菌因子(如蒸汽、羟基自由基、环氧乙烷等)能顺利穿透并作用于器械;阻隔性在灭菌后阻止微生物、尘埃和水分侵入;耐灭菌性指材料在高温、高压或化学灭菌环境下不破损、不变形。目前常用的材料中,无纺布适用于压力蒸汽灭菌,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强度;皱纹纸柔韧性佳,能紧密贴合器械轮廓,但需注意避免撕裂;纸塑袋因透明性便于观察器械状态,适合小批量器械包装。值得注意的是,包装材料必须通过医疗器械注册认证,且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材料的阻隔性能会显著下降。

  包装操作的规范性直接影响灭菌效果的稳定性。器械在包装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干燥和检查,残留的血迹、污渍或水分会阻碍灭菌因子接触器械表面,形成“灭菌盲区”。包装时应遵循“分类分组”原则:锋利器械(如手术刀、缝合针等)需加保护套,避免刺破包装;管腔器械(如腹腔镜套管等)应保持管腔通畅;精密器械需单独包装,防止碰撞损坏。对于密封式包装,需预留至少2.5厘米的封边宽度,确保密封牢固;采用密封式包装时,热封温度和时间需严格按照材料说明设置,避免因封边不严密出现“漏气”。

  包装的完整性和标识清晰度是后续追溯的重要依据。包装时需确保器械完全被包裹,无外露部分,无纺布双层闭合式包装以增强阻隔效果。包装外的标识信息必须完整,包括器械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批次和操作者信息等。这些信息不仅便于快速识别器械状态,更能在出现灭菌失败时实现精准追溯。此外,标识应采用耐水、耐酒精的专用材料,防止灭菌后字迹模糊。

  包装后的管理同样不容忽视。已包装的器械包应避免挤压、堆叠过高,防止包装破损或变形。存放时需保持干燥通风,远离水源和污染源,温度控制在≤24℃,相对湿度不超过70%。对于有效期的管理,棉布包装的器械包有效期通常为7天,无纺布和纸塑袋包装的有效期可延长至6个月,但需根据储存环境调整——若环境潮湿或频繁开关储存柜,有效期应相应缩短。

  手术器械的包装并非简单的“包裹”,而是一门融合材料学、灭菌学和管理学的精细技术。从材料选择到操作规范,从标识追溯到储存管理,每一个环节都需严谨对待。只有将包装环节纳入无菌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从源头避免灭菌失败,为患者筑牢手术安全的“无菌屏障”。

编辑:张龙(小)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