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痛经 试试中医特色疗法

2025年07月31日07:57

来源:大河健康报

  西苑医院济宁医院 程灿灿

  痛经是一个时常困扰女性生活的难题。在每个月的特殊时期,那种难以忍受的疼痛,让不少女性备受折磨。

  中医认为发生痛经的因素

  情志因素若女性长期精神压力大,产生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痛经。

  寒邪入侵女性在经期或产后,若不注意保暖,使寒邪乘虚而入,导致气血凝滞,从而引发痛经。

  其他因素体质虚弱、气血不足、肝肾亏虚等,也会使胞宫失于濡养,从而引发痛经。

  中医治疗痛经的特色疗法

  中药汤剂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为不同类型的痛经患者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汤剂。对于气滞血瘀型痛经,常用的方剂有膈下逐瘀汤,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寒凝血瘀型痛经则选用少腹逐瘀汤,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气血虚弱型痛经以八珍益母汤为基础方,补益气血、调经止痛;肝肾亏虚型痛经可用调肝汤,滋补肝肾、养血调经。

  针灸推拿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关元、气海、三阴交、血海等,可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止痛的效果。针刺时,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当的针刺手法和补泻方法。推拿疗法则通过按摩腹部、腰部及相关穴位,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气血流通。

  艾灸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将艾条点燃后,悬灸于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每次灸15~20分钟,以局部皮肤温热、红晕为度。艾灸可在月经前3~5天进行,每天1次,直至月经结束。对于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艾灸的疗效尤为显著。

  中药外敷中药外敷是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敷于下腹部或相关穴位上。常用的中药有艾叶、川芎、红花等,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中药外敷可在月经前2~3天使用,每天更换1次,能有效缓解痛经症状。

  生活中的

  痛经预防小贴士

  第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第二,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第三,要避免食用寒凉和刺激性的食物。第四,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痛经有一定的帮助。第五,女性在月经期间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腹部。

编辑:陈梦伊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