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降血脂 慢性病患者注意体重管理

2025年07月17日08:20

来源:大河健康报

AI制图

  □青岛心血管病医院 王亚男

  在慢性病管理中,血脂异常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血脂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还会加剧高血压、糖尿病的发展。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科学降血脂不仅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更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通过日常护理的有效干预,可以将血脂控制在理想范围。

  慢性病患者降血脂的特殊性

  慢性病与血脂异常存在密切的相互影响。例如,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更容易发生脂质沉积。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会加重脂代谢紊乱。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恶性循环,增加了治疗难度。

  在药物选择上需要格外谨慎。慢性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必须考虑降脂药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他汀类药物可能影响血糖控制,需要密切监测。

  治疗目标也更为严格。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控制目标要比普通人更低,通常要求控制在2.6mmol/L以下,甚至1.8mmol/L以下。

  日常护理的关键措施

  饮食管理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严格控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每日胆固醇摄入量应低于300mg。

  运动干预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运动不仅能直接降低血脂,还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控制血糖、血压都有益处。

  体重管理对于超重或肥胖的慢性病患者,减轻5%~10%的体重就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建议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循序渐进地减重。

  个性化护理的策略

  针对不同慢性病制订个性化方案。例如,高血压患者要特别注意限制钠盐摄入。糖尿病患者则需要控制碳水化合物总量和升糖指数。根据个体情况调整饮食结构,制订专属的运动方案。

  自我监测与定期随访相结合。指导患者建立健康日记,详细记录每日饮食内容、运动时长及身体反应。定期到医院复查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与行为干预并重。慢性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通过心理疏导、同伴支持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科学降血脂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通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科学的日常护理,完全可以将血脂控制在理想水平。这不仅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还能改善基础疾病的控制效果。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监测相关指标,积极配合治疗,慢性病患者同样可以拥有良好的血脂水平和生活质量。

编辑:祝萍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