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疾控揭秘新型毒品“隐身术”:止咳药变“上头药”,“奶茶”藏致命陷阱!

2025年06月30日10:51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当止咳药变成“上头神器”,当“奶茶”暗藏致命诱惑,当“笑气”悄然侵蚀青春,毒品早已撕下传统标签,以更隐蔽、更危险的方式潜入生活。

近年来,本该用于治病救人的国家管制麻醉药品、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正被毒贩伪装成“电子烟”“奶茶粉”“跳跳糖”等日常物品,通过网络渠道向社会蔓延渗透。

2025年6月26日是第38个国际禁毒日,宣传教育主题是“健康人生,绿色无毒”,提醒我们关注青少年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危害。今天,河南疾控带你撕开新型毒品“伪装衣”,教你认清药物滥用“生死线”。

现状 | 当药品沦为“新毒品”

近年来,我国毒品滥用形势已发生结构性变化: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替代滥用问题快速蔓延、危害加大。依托咪酯、右美沙芬、曲马多等“以药代毒”现象侵袭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其危害不亚于传统毒品,更与艾滋病传播风险深度交织。  

麻精药品是国家管制生产和使用的特殊药品,使用得当可以治病救人,使用不当则会危害健康、影响社会。

我国2024年共查处滥用麻精药品8.8万人次,占查处吸毒人数的45.6%。依托咪酯为主要滥用种类(占查处滥用总人数的38.5%),滥用美托咪酯、复方曲马多、右美沙芬等人数也较多。查处35岁以下滥用人数7.6万人次,占查获滥用麻精药品总人数的86.4%。

此外,未列管成瘾性物质滥用问题凸显。2024年我国共发现滥用未列管成瘾性物质人数4.9万人次,其中滥用“笑气”人数达3万人次(占61.2%),滥用“Rush”(“Rush”主要成分是亚硝酸酯类物质,多在男同性恋群体中滥用)、丁烷、替来他明等物质人数增多,一些省份未列管成瘾性物质滥用人数已超过毒品滥用人数。

危机 | “隐形毒品”的网络渗透

从伪装成奶茶粉、电子烟油、功能饮料、减肥药等日常用品,到非法流通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披着各种“马甲”,化身“隐形杀手”悄然渗透,正无声地威胁着社会安宁和人民健康。

“朋友递给我几片白色药片,说吃了能提神……”“没想到几次之后,不吃就浑身难受、精神恍惚。”年仅19岁的小苏服用的竟是国家严格管制的二类精神药品曲马多。

“‘奶茶粉’冲泡后完全无色无味,但其中含有强效致幻剂”

“指甲盖大小的‘邮票’,实际上是危害极大的麦角酸二乙酰胺,俗称LSD毒品”

“‘娜塔莎’的主要成分是合成大麻素”

“‘咔哇潮饮’掺入精神药物γ-丁内酯”

“‘上头电子烟’掺入了四氢大麻酚或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

网上售卖、线上付款、快递渠道运输,是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非法交易的常见方式,有的通过境外软件交易、虚拟货币支付、快递寄送形成灰色产业链,十分隐蔽。在社交媒体以“提神”“减肥”“解压”等话术诱骗,通过暗语、关键词谐音、简写、拼音等方式进行交易,甚至伪装成提神饮料、糖果,极大降低青少年警惕性。

双重灾难 | 药物滥用与艾滋病风险的叠加

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轻则使人成瘾、失控,诱发焦虑抑郁,重则导致暴力行为甚至死亡。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造成损伤,会损害免疫系统,使人体更易感染艾滋病病毒。  

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滥用,会通过高危性行为、共用针具、聚众吸毒途径显著增加艾滋病传播风险。为了增强效果、减轻副作用或满足不同的需求,麻精药品滥用者常伴随多物质混合使用,加剧危险。

科学防御 | 构筑“识毒-防毒-抗艾”三维屏障

如何防御?河南省疾控中心艾防所相关负责人教大家识破伪装 用“望闻问切”四字诀。

望:拒绝无厂家标识、成分不明、无合格证的产品;  

闻:拒绝有刺鼻难闻气味的产品;  

问:拒绝隐蔽渠道、暗语交易、价格不寻常的产品;  

切:观察吸食后身体的变化与感受,警惕吸食后有头晕、站立不稳、狂笑、哭泣、攻击倾向等的产品。  

同时做好三步防艾措施。

绝不共用注射器:警惕!哪怕是“一次性”注射器也可能被重复使用;  

坚持安全性行为:吸毒后更需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  

暴露后紧急阻断:若发生高危性行为,建议在72小时内服用艾滋病病毒暴露后阻断药,服用时间越早越好。  (梁妍)

编辑:林辉  审核 :莫韶华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