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5月22日至24日,以“分享抗艾经验,助力防治实践”为主题的2025年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学术交流会在信阳举行。来自国内艾防领域权威专家、省内艾防一线骨干约350人参会,通过主旨报告、专题研讨、成果展示等形式,共商艾滋病防治新路径,为实现“2030年以前终结艾滋病对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凝聚智慧力量。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郝阳,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原副主任、正厅级巡视员黄玮,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协会会长李自钊,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张毅等出席。会议由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防所所长、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张国龙主持。
会议由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协会主办,郑州大学附属传染病医院和信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承办。
【成效】河南取得全国多个“率先”和“打破”
“全球抗艾工作虽取得积极进展,但艾滋病仍是人类健康重大威胁。”郝阳会长讲话中指出,2025年是我国发现报告首例艾滋病40周年,作为中原大省和艾滋病防治的重点省份,河南省艾协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创新工作机制,动员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在推进全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赢得各方普遍好评和广泛赞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南经验”。
张国龙也介绍说,近些年来,河南艾滋病防治工作先后在全国取得多个“率先”和“打破”:率先借鉴新冠肺炎流调模式和流调经验,对艾滋病感染者开展精准溯源调查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积极与高校合作,探索联防联控的防艾模式,强化校园艾滋病防控工作,率先在全国开展新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自愿咨询检测,成立高校艾防公益联盟,开展艾防宣讲暨艺术巡展,设立高校艾防基金项目,并连续多年将世界艾滋病日宣传主会场设在高校;早在2020年建立河南省艾滋病暴露后预防标准化工作流程在全省推广也成为全国率先。
【创新】新技术赋能艾防实践
李自钊介绍,此次会议秉承“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强化自身,助力艾防”的办会宗旨,坚持立会之本,繁荣学术交流,科学建言献策,推进科技创新,将艾滋病防治的“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及时用于实践,预防传播、阻断传播,致力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提出的“2030年以前终结艾滋病对公共卫生的威胁”的宏伟目标。
会议期间,相关企业同步展示艾滋病早筛试剂、新型抗病毒药物、智能随访系统等创新成果,进一步强化医防协同、中西医结合、社会力量参与,构建覆盖检测、治疗、关怀的全生命周期防控体系。
【研讨】多领域专题研讨与经验共享
会议设置1个主会场及艾滋病治疗、丙肝防治、学校预防艾滋病3个专题论坛,聚焦艾防全链条关键议题。
主会场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徐立然分享《中医中药治疗艾滋病五级网格化管理及成效》,展示传统医学在基层防治中的创新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地坛医院张福杰剖析《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演变和药物未来》,解读前沿治疗趋势;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汪宁以《中国HIV传染源与控制》为题,为精准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艾滋病治疗专题论坛中,河南省传染病医院副院长李广明分析《HIV合并病毒性肝炎进展及抗病毒治疗》,推动多病同治理念落地;傅和亮博士介绍《抗HIV药物的民族创新》,展现国产药物研发突破;开封、鹤壁、商丘等地临床专家围绕《快速启动抗病毒治疗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展开圆桌讨论,为一线治疗提供实战经验。
丙肝防治专题论坛上,中国CDC刘中夫总结《我国丙肝防治策略与经验》,河南省疾控中心张国龙分享《河南省丙肝消除策略与实践》,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长宇解读《乙肝患者追求临床治愈的分阶段管理》,从国家到地方、从丙肝到肝炎关联防治,形成系统性解决方案。
学校预防艾滋病专题论坛聚焦青年群体防控,河南省疾控中心马彦民发布《2024年度学校专委会工作报告》,张国龙剖析《河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流行形势与对策》;岭南伙伴社区支持中心李小米分享《青年学生艾滋病预防与性健康教育》,郑州市疾控中心刘征展示高校艾防“郑州模式”,为校园防艾提供多元思路。
此次会议不仅为河南省艾滋病防治工作者搭建了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更为破解防治难题、提升服务能力注入新动能。(青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