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报告异常莫慌张 专业解读是正道

2025-05-22 09:28 来源:大河健康报

  □聊城市中医医院戴保玲

  当体检报告上的指标旁出现上上下下的箭头,或是醒目的“异常”字样,不少人会瞬间紧张起来。其实,体检报告异常不等于身患疾病,掌握科学的检验报告解读方法,保持理性和冷静,才能正确认识身体发出的信号。

  体检报告中的检验项目繁多,主要分为血液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等类别,每个类别下又包含众多指标。

  面对检验报告上的异常结果,首先要明确正常参考值的意义。正常参考值是通过对大量健康人群的检验数据统计得出的范围,95%以上的健康人检验结果会落在这个区间内。但这并不意味着超出范围就一定患病,因为个体之间存在生理差异,如运动员的心率通常比普通人慢,孕期女性的某些激素水平会显著升高。检验结果还可能受饮食、运动(剧烈运动后立即采血,肌酸激酶水平会明显上升)、药物等因素影响。

  不同类型的检验指标,解读方式也有所不同。对于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如果只是轻度升高,且身体没有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很可能是体检前的生理波动(情绪紧张、剧烈运动等)。如果白细胞计数大幅升高,同时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增加,结合发热、咽痛等症状,则要考虑细菌感染的可能。在生化指标中,肝功能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可能是肝脏受损的表现。熬夜、饮酒、服用某些药物等也会引起转氨酶一过性升高。血糖升高,除了可能是糖尿病,还可能与体检前摄入过多甜食、应激状态有关。肿瘤标志物的解读更需谨慎,单次轻度升高不一定代表患有癌症,一些炎症、良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其升高,只有持续、显著升高,才需要进一步检查排查。

  除了血液检验,尿液和粪便检验报告也蕴含重要信息。尿常规中的尿蛋白阳性,可能是肾脏疾病的信号,但也可能因剧烈运动、高温环境等生理性因素引起。尿糖阳性不一定是糖尿病,还可能与短时间内摄入大量糖分有关。粪便检验中,如果发现潜血阳性,排除食用动物血、铁剂等干扰因素后,需警惕消化道出血、肠道肿瘤等疾病。

  当发现检验报告异常时,不要盲目自我诊断,更不要轻信网络上的片面解读。正确的做法是拿着报告及时咨询专业医生,医生会结合个人病史、症状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一些轻微的、可能由生理因素导致的异常,医生通常会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后复查。对于较为严重或可疑的异常,会安排进一步的专项检查,如胃镜、肠镜、病理活检等,以明确诊断。

责任编辑:张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