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营养周丨青春“轻”装上阵,专属你的秘籍来了

2025年05月19日12:1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你是否发现,身边“小胖墩”的身影越来越多?跑不动、跳不高的现象越来越常见?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布会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岁以下的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这些数据敲响了健康的警钟,儿童青少年的超重肥胖率持续攀升,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超重肥胖:藏在体重秤上的健康危机

超重肥胖不仅是体型问题,更是威胁孩子健康的“潜伏危机”。科学研究表明,肥胖儿童更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还可能引发睡眠呼吸暂停、关节损伤等疾病。同时,体重超标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自卑、焦虑等负面情绪。长期来看,童年时期的超重肥胖还会增加成年后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让健康隐患伴随一生。

追根溯源:让孩子越来越胖的症结所在

超重肥胖是饮食、运动、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糖饮料、油炸食品、膨化零食的过度摄入,让孩子每天吃下大量“隐形热量”;学业压力增加、户外活动减少,使得热量消耗不足;加上电子产品的普及,孩子们课余时间沉迷于手机、电脑,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进一步加剧了体重增长。此外,家庭饮食习惯、学校环境、社会文化等因素,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饮食的选择。

科学干预:生活方式管理核心要素

饮食管理:把控“入口关”。儿童的膳食应做到食物多样,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合理搭配一日三餐。在控制食物总量的基础上,丰富食物品种、尽量选择小份的食物。蛋白质的补充不容忽视,瘦肉、鱼类、豆类、蛋类都是优质蛋白质来源,每周可安排 2~3次鱼类,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助力大脑发育。选择干净卫生、营养价值高、正餐不容易吃到的一些食物作为零食,如原味坚果、新鲜水果、奶及奶制品等;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饮料替代水。此外,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也很关键,规律进餐,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每天吃早餐,多在家就餐,少外出就餐或点外卖。

运动管理:动出“好身材”。每天至少 60 分钟中高强度运动是孩子的“健康标配”。运动项目选择要贴合孩子兴趣,喜欢团体活动的孩子,可以参加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球类运动;追求个人挑战的孩子,跑步、跳绳、游泳会是不错的选择。学校的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是运动的主阵地,让运动融入家庭生活是体育锻炼的必要补充,家长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爬山、骑行、徒步等户外活动。多项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儿童比不参加锻炼的同龄儿童平均高4~8厘米。根据孩子的兴趣,依照年龄、发育水平和运动能力来选择跳跃、慢跑、跳绳、游泳、踢毽子、跳皮筋、篮球、排球等项目;跳跃性和拉伸类练习也对促进长高有所助益。

行为管理:告别“久坐族”。减少静态行为时间是生活方式管理的重要一环。除了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在学习间隙,也应鼓励孩子起身活动;读写40 分钟,起来走动、眺望远方。培养孩子参与家务劳动的习惯,扫地、洗碗、整理衣物等家务活动,既能消耗热量,又能培养责任感。

多方协同:控制体重超标的关键策略

防控超重肥胖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多方联动。家庭是孩子健康的第一课堂,家长要以身作则,带头践行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减少家中高热量食品储备,多准备蔬菜水果;控制孩子看电视、玩游戏的时间,鼓励全家一起运动。学校应严格落实每天不少于校内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开齐开足体育课,通过趣味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加强营养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科学认识食物营养,培养健康饮食习惯。社会层面,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儿童食品市场的监管,限制不健康食品的广告宣传,营造支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社会氛围。(供稿: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研究所学校与儿少卫生研究室、河南省营养学会王丽茹)

编辑:林辉  审核 :孙振恒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