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患了高血压 查清病因明确治疗方向

2025-05-15 07:41 来源:大河健康报

居民(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测量血压 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河南省人民医院高血压科王浩

  许多患者不知道患了高血压一定要查清病因(查因)。实际上,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有几十种,认真排查各种高血压的病因非常重要,仅仅依靠服用降压药可能无法有效控制病情,甚至可能延误潜在疾病的治疗。

  高先生今年42岁,在单位体检时提示血压高,但他说自己没有感觉到任何不舒服。高先生饮酒、吸烟、缺乏运动、肥胖,他的父亲患有高血压,医生建议高先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寻找其他引起血压高的原因。高先生认为原因很明确:饮酒、吸烟、缺乏运动、肥胖以及遗传。的确有这些原因,但是否还有其他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高先生按照医生的建议完善了高血压的相关检查,结果发现右侧肾动脉严重狭窄,如果再发展下去,右侧肾脏由于长期缺血会逐渐萎缩,不但血压更不易降低,还会导致肾功能减退,从而引起严重后果。高先生接受了肾动脉的介入治疗后解除了狭窄,通过戒烟、限酒、加强运动、减重等综合治疗,不但血压降到标准范围,肾功能也没有受到影响。

  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像高先生这么幸运。笔者在几十年的临床工作中见到许多人得了高血压却不进行相关检查,等到检查肾动脉为时已晚——长期的肾动脉狭窄引起肾脏萎缩,失去了肾功能。还有一些患者肾上腺长了瘤子引起血压升高,却一直没有检查,失去了及时根治的时机。以下是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查清病因的一些建议:

  查清病因,明确高血压类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占70%~80%)病因不明确,通常需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继发性高血压(占20%~30%)由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内分泌疾病、主动脉缩窄等)引起,若原发病治愈,高血压可能随之缓解。例如:肾动脉狭窄可通过介入治疗改善血压;肾上腺肿瘤(如原发性醛固酮腺瘤、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等)需手术切除。

  如果没有查因,可能导致错误的治疗方向,甚至错过可治愈的继发性高血压。

  通过以下检查项目筛查病因:

  初步筛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心脏和大血管超声等。

  针对性检查甲状腺功能、肾素-醛固酮水平、皮质醇、血儿茶酚胺、磁共振检查肾动脉和肾上腺。

  高血压可能损害心、脑、肾、眼底等,需通过以下相关检查早发现早干预:

  心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筛查左心室肥厚或心肌缺血。

  肾脏尿蛋白检测、肾功能评估。

  眼底观察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出血。例如,笔者前几天接诊的一名16岁中学生,因看不清黑板到眼科就诊,医生检查发现眼底出血、血压213/130mmHg,转诊高血压科,高血压科医生建议立即住院,病人的母亲不同意,要求开点降压药回去,怕影响上课,经过医生耐心劝说勉强同意住院。这名中学生的父母均患有高血压,该中学生住院后急查血肌酐,为1439(正常值58~110μmol/L),按肾功能衰竭转诊肾内科治疗。如果不检查开点降压药回去,会进一步耽搁病情。

  仅依赖降压药控制血压而没有查清病因,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掩盖病因若未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单纯降压可能延误原发病治疗,如肾动脉狭窄仅靠药物无法根治。

  忽视并发症监测长期高血压可能导致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致命问题,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胸片、CT)进行筛查。

  明确病因是规范用药的前提:

  每个人的治疗方案不一定一样,应根据检查结果个性化用药。例如,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优先选择沙坦类或普利类药物;存在心率过快者可联用β受体阻滞剂。明确病因后,医生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组合,减少副作用并提高疗效。例如,利尿剂可能升高尿酸,痛风患者需慎用。

  定期复查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可评估药物效果并及时调整方案。

  高血压患者必须通过全面检查明确病因,不仅有助于制订精准的治疗方案,还能预防并发症、优化用药安全性。单纯依赖降压药而不查因,可能掩盖潜在的疾病,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完成必要的检查,并坚持长期规范的血压管理。

责任编辑:张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