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介入治疗后 穿刺部位需精细护理

2025-05-13 07:33 来源:大河健康报

AI制图

  □项城市中医院 吴妍妍

  介入治疗以微创的方式,通过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将器械深入人体内部进行诊断和治疗。然而,介入治疗后,患者需要一定的康复时间,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护理犹如坚实的后盾,有力推动着患者走向健康。

  术后监护与穿刺部位

  精细化护理

  术后监护医护人员会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且持续的监测。这包括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重要指标。通过精准的监测,医护人员能够及时察觉患者病情的细微变化,从而迅速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穿刺部位精细化护理医护人员会定时查看穿刺点是否有渗血、血肿形成。若发现渗血,会依据出血量的多少采取适当的按压止血措施。及时更换敷料,以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与干燥,防止感染的发生。同时,要留意穿刺侧肢体的血液循环状况,通过检查皮肤温度、颜色以及足背动脉搏动等,确保血管没有因术后并发症而发生堵塞或狭窄,保障肢体的正常供血。

  疾病特异性护理

  与全面康复支持

  不同疾病的介入治疗有各自的特点,护理工作会随之有所侧重。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在饮食方面,要控制盐和脂肪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恢复。同时,患者还需按照医嘱规律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医护人员会详细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确保患者能够正确用药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肿瘤介入治疗后由于肿瘤介入治疗可能引发恶心、呕吐、发热等不良反应,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这些症状的程度,并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和物理降温等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此外,癌症患者往往因疾病本身以及治疗过程的压力而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会通过耐心地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

  康复过程中,专业护理还体现在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上。医护人员会向患者传授有关疾病预防、康复锻炼以及生活方式调整等多方面的知识。例如,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康复运动,如心血管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可进行散步等运动,以增强心肺功能。同时,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避免诱发疾病的因素,如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戒烟戒酒等。

责任编辑:张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