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脑胶质瘤生长边界模糊,它们与健康脑组织无缝连接,令手术变得复杂且充满风险。但可喜的是,一项让肿瘤“现身”的黑科技——5-ALA(5-氨基乙酰丙酸)术中荧光辅助技术已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应用,为胶质瘤患者带来了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新选择。
一场与“隐形杀手”的较量
今年2月,50岁的冯先生突然感到头痛和视力模糊。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右顶枕叶有一个肿瘤,被诊断为高级别脑胶质瘤。
这类肿瘤生长迅猛,边界模糊,如同隐藏在大脑深处的“隐形杀手”。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失明、偏瘫,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当地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传统手术手段难以应对:既要彻底切除肿瘤,又要保护周围的重要脑功能区。
如何做到精准打击、精准避让?冯先生慕名找到河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徐欣。经过详细检查,徐欣建议使用一项能让肿瘤现形的创新科技:5-ALA术中荧光辅助技术。
神秘的黑衣人手术
4月16日,河南省肿瘤医院手术室,一场不同寻常的手术悄然展开。
与以往灯光明亮的手术环境不同,这一次,整个手术室灯光关闭,操作全程在接近黑暗的环境下进行。
因为5-ALA代谢后的红色荧光非常微弱,必须配合特定波长蓝光照射,才能清晰捕捉到肿瘤的发光区域,为精准切除提供保障。
术前,冯先生服用了光敏药物5-ALA。药物在肿瘤细胞内代谢后,在蓝光照射下,病灶组织发出鲜明的红色荧光,帮助医生在显微镜下准确识别肿瘤边界,并逐层切除病变组织。
为避免术后光敏反应引发不适,冯先生在手术后需佩戴墨镜、穿戴深色衣物进行48小时保护。48小时保护期过后,他顺利恢复了正常生活,视力明显好转,行动如常。
肿瘤能显形,医生巧辨明
高级别脑胶质瘤一向以其“边界难辨、易侵袭”的特点让神经外科手术充满风险。稍有偏差,不仅可能遗留肿瘤细胞,还可能破坏视觉、运动等关键功能区。
这一次,在5-ALA荧光技术的帮助下,冯先生体内的肿瘤被清晰地圈了出来:红色荧光标示出病灶,正常脑组织则保持暗色,界限分明。
徐欣团队结合术中神经导航与超声技术,精准逐层切除肿瘤,每次切除后都重新检测,确保镜下无残留。
“这项技术不仅让我们看清肿瘤的宏观轮廓,还能在细胞层面判断恶性程度。例如,荧光强度高的区域往往对应细胞核异型性显著的高级别病变。”术后病理也证实了徐欣所说:肿瘤全切率达100%,且未损伤周围功能区。
科技赋能,精准医疗
徐欣表示,此前,我国术中荧光技术主要依赖荧光素钠,但荧光素钠只能在血供丰富的区域显影,与肿瘤真实边界存在一定偏差。而5-ALA凭借其对肿瘤细胞的高特异性和选择性标记,被认为胶质瘤手术中的“金标准”。
此次河南省肿瘤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的成功应用,标志着5-ALA术中荧光技术在国内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为更多患者带来了更精准、安全的新治疗选择。
研究显示,5-ALA辅助手术不仅能够大幅提高手术全切率,还能显著延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患者冯先生手术后无神经功能缺损,恢复顺利,生活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患者。(陈玉博 王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