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日热点

皮肤发现这种“疙瘩”不要大意!

2025-03-03 08:54 来源:长沙晚报

  近日,家住开福区捞刀河的刘女士来长沙市第一医院复查甲状腺结节,医生发现她颈部表皮处另有一个“疙瘩”,察觉问题可能比甲状腺结节更大。于是,建议她做个皮肤超声检查。经检查,最终被诊断为恶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后经住院手术治疗,刘女士的病理结果显示是恶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但深层无浸润,意味着预后会良好。

  刘女士对医生说:“我一直以为就是个常见的‘疤’,以前看过都说没事,不痛又不痒的,对日常生活又没什么影响,没想到还真出问题了,谢谢医生的及时提醒。”

  什么是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长沙市第一医院超声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杨见青表示,这个病容易被误诊为“瘢痕疙瘩”。她解释,体表肿块是指源于皮肤、皮肤附件、皮下组织等浅表皮肤软组织的肿瘤或其他病变,有良、恶性之分,良性多见,部分存在恶变风险,部分为恶性病变。

  杨见青介绍,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一种中间型(交界性)纤维组织来源的软组织肿瘤,起源于真皮,临床表现不典型,常为无痛性,呈隆起状、瘢痕样突出皮肤表面的肿物,肿物会逐渐向深方浸润生长,严重侵犯筋膜、肌肉、骨膜及远处多发转移。主要分色素型、纤维肉瘤样型、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型及黏液型。

  该病发病率低,误诊率较高,复发率较高,通常表现为皮肤下“稍隆起、紫红色或棕色,病程长,生长慢,无疼痛”的结节,可发生在躯干、肩部、胸部、四肢和头颈部,需与瘢痕疙瘩、神经纤维瘤及其他肉瘤鉴别。

  临床诊断的方法,常规B超检查是最简单、快速、适用、经济的方法,超声造影和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提供更多诊断信息。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扩大切除,辅助放疗和靶向治疗。

  杨见青提醒,术前需要患者及临床医生有较好的警觉意识,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正规诊治,以免延误治疗、导致错误治疗和加重病情。术后,患者须谨遵医嘱定期复查,可以通过B超、CT、核磁共振MRI等检查手段监测,明确肿瘤有无复发及治疗后疗效的观察。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虽然是恶性的,但相对温和,早发现、早手术,彻底切除后很少转移,预后良好,不必过度恐慌。(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宁瑜 王希)

责任编辑:林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