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刚被确诊晚期食管癌,尚未正式治疗就突遇严重呼吸困难……45岁李先生的生命危机,该如何解除?
从呼吸困境到畅快通气
因病情危重,李先生根本来不及进行全麻评估,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微创介入科许飞教授的指导下,河南省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南医院)微创介入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胡鸿涛、郭晨阳和主治医师夏威利紧急磋商,经充分讨论,决定在局麻下创新性采用“气管镜联合DSA双模式引导”气管支架置入术。
术中,通过气管镜联合DSA造影快速进行病变位置及范围的精准评估,在DSA透视的实时监控与气管镜的直接观察下,两者相辅相成,迅速且精准地完成了气管支架的放置。
随后,通过气管镜复查确认,支架已有效覆盖并支撑起狭窄病变区域,同时痰液被彻底清除,患者即刻感受到呼吸变得畅通无阻,呼吸困难的症状得到了显著且迅速缓解。
从禁食禁水到进食进水
严重的食管-气管瘘问题,使得患者李先生无法经口进食,仅能依赖静脉营养维持生命,这显然不是长久之策。为此,该院微创介入科团队施展了另一项技术——经皮胃造瘘术。
这项技术精妙地绕过了食管-气管瘘的障碍,在腹壁与胃之间搭建起一条直接输送营养的“秘密通道”。该手术仅需局部麻醉,创伤微小,恢复迅速,使患者能够迅速转入后续的肿瘤治疗阶段。
精准狙击点亮希望之光
而在解决呼吸与饮食问题后,该团队又立即着手规划针对其晚期食管癌的根治性治疗方案。尽管面对诸多不利因素,包括患者身体状况、肿瘤增长迅速等,但鉴于患者及其家人的强烈治疗意愿,微创介入团队毅然决定采用其核心介入技术——化疗栓塞术。
通过导管精准插入肿瘤供血动脉,直接将高效化疗药物送达病灶,使药物疗效最大化并且减少全身副作用。随后,利用栓塞材料封堵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在化疗药物的“毒杀”与营养切断的“饿死”双重作用下逐渐消亡,为患者点亮了一线生机。
联合引导优化手术效果,局部介入打破治疗禁忌
此病例救治过程中突出的亮点,是创新性的运用“气管镜与DSA”两种模式联合起来的“双引导”技术置入气管支架。相比传统的单一引导方式,这种“双引导”技术展现了更为突出的优势,比如更精准、更安全、更高效、适用范围更广、辐射少等。
据悉,目前,该院微创介入科团队已连续成功实施多例复杂气管支架手术。这标志着该科室在复杂气道疾病诊疗技术上的新突破。对此,该科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探索这一技术,及时总结推广,以助力更多复杂气道疾病患者重获畅快呼吸。(夏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