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从四肢肿得像气球到重拾健康,经历乳腺癌手术的李女士又面临淋巴水肿的折磨。谁能帮她解除难题?
巧手“穿针引线”,重建淋巴回路
“以前我这胳膊肿得像气球,穿衣、吃饭都困难……现在可算治好了。”两年前,李女士经历了乳腺癌手术治疗,术后一直饱受淋巴水肿的折磨,久治不愈,直到一次偶然机会,她了解到了“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并经河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郭旭辉成功手术,重拾了健康。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堪称显微外科领域的巅峰之作。
这是因为淋巴管的直径通常不超过0.5毫米,需要医生在高倍率显微镜的辅助下,找到比头发丝还细的淋巴管,运用极细的缝合线,将薄如蝉翼、脆弱至极的淋巴管壁和静脉缝合得滴水不漏,重新建立淋巴管-静脉回流通路。
去年12月初,李女士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淋巴水肿乳房再造门诊,郭旭辉为其仔细查体后,决定使用这一技术为其治疗。
“一台手术下来至少五六个小时,其间医生必须全神贯注,任何微小的颤动、哪怕是周遭的一丝声响,都可能干扰手术的精准度。”郭旭辉讲道。
慢工出细活,经过5个多小时的“穿针引线”,他接“通”了李女士的淋巴回流通路,瘀滞的淋巴液进入静脉,达到分流减压的目的。
术后当天,李女士的上肢就开始明显消肿。经过3天的恢复,顺利出院。
新技术让淋巴水肿患者重拾生活自信
淋巴水肿,是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患者手术后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据郭旭辉介绍,这种疾病大部分是由于手术清扫淋巴结、破坏周围聚集的淋巴管,导致淋巴液无法正常回流,进而在手臂或腿部积聚,继发引起上肢或下肢水肿。
具体表现为患侧肢体肿胀、沉重、疼痛等不适感,长期可发展为不可逆转的纤维化和间质肥大,导致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肢体畸形、外观受损及焦虑抑郁等身心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及其生活质量。
郭旭辉称,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作为一种前沿的微创技术,具有效果直接、适应证广、可重复性高、恢复快等优势,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实质性的生理改善,更在心理层面给予了她们重拾生活自信的力量。
据了解,这项手术的技术门槛极高,全国范围内能够熟练掌握并成功实施此手术的专家屈指可数。而河南省肿瘤医院淋巴水肿乳房再造团队,凭借其卓越的专业团队与尖端医疗设备,已为众多淋巴水肿患者带来了改变。(王晓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