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草莓样”大小肿物,却得做普外科目前创伤最大的其中一项手术,难道就无他法?当然不是。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窥镜诊疗中心开展的一项创新性内镜手术,就已帮助患者摆脱十二指肠肿瘤带来的阴霾。
杨先生因工作应酬多,近半年常出现餐后上腹部不适,起初未重视,后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发现,十二指肠乳头开口处长出约1.0cm*1.5cm的“草莓样”大小肿物,活检病理提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这属于癌前病变,若不治疗,恐发展成癌症。
十二指肠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通往肠道的关键“大门”,胆汁和胰液由此排入肠道助力消化。因其位置特殊,当地医院给出的手术方案需切除部分胰腺、邻近十二指肠、胆管下端、部分胃及空肠上端,还要做胆总管、胰管、胃和空肠的吻合,而这样的手术已是目前普外科创伤最大的手术之一,且术后易面临胆道感染、吻合口狭窄等远期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将严重受损。
杨先生一家陷入恐惧,四处打听后,来到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窥镜诊疗中心门诊。该中心副主任医师魏安伟接诊后,为杨先生安排住院,进一步完善胃镜、CT、MRI等检查。经反复研判病情并组织MDT团队讨论,决定为其实施内镜下乳头肿瘤切除术+内镜逆行胆、胰管支架置入术。该术式能在保留十二指肠完整解剖结构的同时切除肿瘤,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住院时间短,但手术难度和风险极高,对医生内镜技术要求亦如此。
好在杨先生手术十分顺利。几天后病理报告显示术后病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局灶癌变,底、侧切缘阴性,杨先生后续只需定期复查,不再需要外科大手术。
据该院内窥镜诊疗中心负责人、主任医师刘桢桢介绍,一般情况下,十二指肠乳头腺瘤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大多是做胃镜检查时被发现,发病率为1/10万,仅占消化系共同肿瘤的0.6%-0.8%,男女比例约为1.5:1。相关数据显示,肿瘤一级亲属发病率比一般人群增高2到3倍,因此,她建议40岁以上人群以及有消化道家族病史的患者(比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胃肠镜检查。
刘桢桢还特别提醒,若出现黄疸,如深黄色尿、白陶土样大便伴皮肤瘙痒;消瘦,体重下降伴乏力、衰弱;腹痛,右上腹或上腹部隐痛、不适、背痛,伴嗳气、恶心、呕吐;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或粪便潜血阳性;腹部包块,上腹部可触及肿物等症状,需提高警惕,及时就医。(曹建 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