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作为新手父母,宝宝的健康就是我们最关心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困扰新手父母的肛肠疾病——婴幼儿肛周脓肿。
婴儿肛周脓肿常发于出生后的数周或数月内,相较于成人,其发病病程更短,且在男婴群体中发病率更高,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症,令不少家长忧心忡忡。发病时,婴儿肛门周围红肿,在排便以及更换尿布过程中,由于疼痛,婴儿会哭闹不安;严重情况下还会伴有发热、排便困难等症状。这种病症往往容易反复,孩子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家长也因此陷入深深的焦虑之中。
婴儿肛周脓肿原因是什么?
在肛管与直肠连接的地方,有一条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肛门齿状线处,有一个个开口向上形似漏斗的小口袋,即为肛窦,又称为肛隐窝,其底部开口于肛腺,肛腺能分泌黏液,起到润滑和免疫的作用。肛隐窝中黏液、粪便残留,阻塞肛腺,导致肛腺感染,继而向周围间隙组织蔓延,形成脓肿。
肛腺感染是发病主要原因。婴幼儿肛腺感染与体内雄性激素一过性增高有关。此外,婴幼儿肛管较短,其皮肤黏膜十分娇嫩,而且免疫机能尚未健全,当婴幼儿出现腹泻情况时,如果护理工作没有做到位,其肛门周围的皮肤就极易被尿布或者便纸擦伤,进而引发肛门周围皮肤感染。
治疗上——尽早手术
一般认为较小患儿有自愈可能性且其身体机能发育不完全,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等长大后再进一步手术,但是综合考虑还是尽早行手术治疗为妥。临床上,父母常因担心患儿身体脆弱、术后恢复问题、麻醉副作用倾向于选择保守治疗或单纯切开引流,虽能暂时免除痛苦,但是可能会使病情反复发作,带来长期痛苦,甚至导致病情加重。而肛腺作为该病的主要病灶,只有清除感染肛腺才能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因此,不建议采用保守治疗和单纯切开引流,婴儿肛周脓肿一旦确诊,应尽早行根治手术。在局部麻醉或者吸入麻醉下行手术治疗,切开排脓并进一步处理感染的肛隐窝。
术后换药也是治疗过程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定期、正确的换药,有助于确保创面引流通畅,避免伤口粘连、假性愈合。婴幼儿伤口生长速度较快,排便后要做好术后护理工作,及时清洁伤口,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并用无菌纱布蘸干,保持伤口清洁干燥,促进伤口愈合。婴幼儿肛门发育不完善,肛门腺部位浅,因此肛周脓肿内口位置一般较低,手术并不会影响肛门功能,且创伤小,多数患儿在半个月愈合。术后可根据个体情况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若是三个月内的婴儿,术后可不使用抗生素,仅使用外用药物。
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如果发现宝宝出现肛门周围红肿、发热、哭闹不安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尽早开展手术,以免贻误病情。( 河南省中医院 牛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