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访谈

聚焦肿瘤最新进展 传递前沿治疗理念——2024年CSCO学术年会河南肿瘤专家系列访谈四

2024-11-05 11:00 来源:大河网

  2024年9月25日—9月29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举办的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市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本届大会主题为“以患为本 共享未来”。大会将继续秉承CSCO的根本宗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国内外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鼓励支持临床研究和创新,提倡多学科规范化综合治疗基础上的精准肿瘤学,积极推动学科发展。

  会议期间将继续举办肿瘤治疗和抗癌新药临床研究等一系列专题学术论坛,聚焦肿瘤临床前沿,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做精彩的进展报告或者讲座,力求全面、准确地反映临床肿瘤学领域的新观念和新动态。继续举办特色“药物临床研究创新专场”,介绍优秀的原创性临床研究,邀请著名专家进行点评。

  年会期间,大河网组织邀请我省肿瘤界知名专家学者参与本次盛会并在会议期间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大河网“中原大健康”根据目前国内肿瘤临床前沿一些热点问题对我省部分肿瘤专家进行系列访谈。本系列访谈得到江苏先声再明医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本期访谈邀请到的嘉宾为郑州人民医院放疗科的王海霞教授。

  一、如何看待2024年CSCO大会上肿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1.推动肿瘤治疗的精准化发展

  基因检测与个性化治疗:例如在结直肠癌领域,基因检测技术不断发展,通过检测特定的基因突变状态,如 KRAS、NRAS 和 BRAF 等基因,能够为患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获得更适合自身的、疗效更好且副作用更低的治疗。像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正在开展国产 KRAS G12C 突变抑制剂的全国多中心 III 期临床研发,这为特定基因突变的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液体活检助力疾病监测:液体活检技术可以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 DNA(ctDNA),实时监测肿瘤的状态和治疗效果,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这种非侵入性的检测方式能够更方便、更及时地反映肿瘤的变化,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以及预后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2. 丰富肿瘤治疗的药物选择和联合治疗策略

  新药物的研发与应用:大会上展示了诸多新的药物研究成果,比如针对 Claudin18.2(CLDN18.2)的“同类首创”单克隆抗体——zolbetuximab。在晚期胃癌的治疗中,zolbetuximab 联合化疗方案在中国患者中显示出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获益,且安全性良好,为晚期胃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联合治疗的突破:抗血管生成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软组织肉瘤的治疗中取得了进展。以安罗替尼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 TKI 药物,不仅在二线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与化疗联合的一线治疗也取得了阳性结果,有望改变当前化疗作为标准一线治疗的格局。此外,在其他瘤种中,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外放射治疗、DNA 损伤修复(DDR)抑制剂等疗法的联合应用也在不断探索中,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可能性。

  3. 为特定人群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前列腺癌核素治疗的进展:对于前列腺癌患者,尤其是伴有骨转移的晚期患者,核素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镭 - 223 作为全球首个发射α粒子的放射性药物,在治疗伴有症状性骨转移且无已知内脏转移的难治性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且,新的研究如 peace - 3 研究揭示了镭 - 223 联合恩扎卢胺作为 MCRPC 一线治疗方案的卓越疗效与安全性,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关注特殊瘤种的亚组人群:一些研究针对特定瘤种的亚组人群进行了深入分析,如晚期胃癌的 GLOW 研究和 SPOTLIGHT 研究的中国亚组数据分析,为中国患者群体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治疗依据,展示出了较全球总体人群更为优异的生存获益趋势。

  4. 促进学科交流与合作,推动行业发展

  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CSCO 大会作为中国临床肿瘤学领域的学术盛会,为国内外顶尖专家及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机构的专家们能够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治疗经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和交流,有助于推动肿瘤领域的整体发展。

  多学科协作的加强:大会强调了多学科诊疗(MDT)模式的重要性,汇聚了来自政府管理部门、研发企业、医疗机构和药物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肿瘤治疗的热点议题。这种多学科的合作模式能够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治疗方案。

  5. 加速肿瘤领域的科研创新和技术进步

  基因组学的应用: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及其与大数据模型、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的交叉结合,从基因组学到多组学的融合发展,为肿瘤的精准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例如,通过对肿瘤的基因组学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为精准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新技术的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肿瘤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能够从海量的基因组数据中筛选出具有致病性和成药价值的靶点变异,加速科学发现与药物研发进程,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总之,2024 CSCO 大会上的肿瘤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为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推动了肿瘤治疗的精准化、个体化发展,促进了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加速了科研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于提高我国乃至全球的肿瘤防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在2024 CSCO 年会早期筛查出现了那些新的方法或技术

  1. 液体活检技术

  循环肿瘤 DNA(ctDNA)检测:ctDNA 是由肿瘤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游离 DNA。通过检测 ctDNA 中的特定基因突变、甲基化等异常改变,可以对肿瘤进行早期筛查和诊断。例如,在乳腺癌、结直肠癌等癌症的早期筛查中,ctDNA 检测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肿瘤病变,并且能够更早地预测复发。ctDNA 检测具有非侵入性、可重复性等优点,能够实时监测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CTC 是从原发肿瘤或转移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CTC 检测可以反映肿瘤的存在和转移情况,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意义。虽然 CTC 在血液中的数量极少,但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CTC 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也在不断提升。

  2. 人工智能辅助筛查

  影像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如胸部 X 光、CT、MRI 等。通过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能够自动识别影像中的异常特征,如肺部结节、乳腺肿块等,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医生的误诊或漏诊。例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建立了中国首个大样本肺癌临床智能数据库,并针对小结节容易漏诊和性质难以判别的问题,开发了肺结节/肺癌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风险预测: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患者的临床数据、基因数据等多模态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预测患者患癌的风险。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筛选出高风险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和干预。

  3. 多组学联合筛查

  基因组学 + 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主要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和变异,而蛋白质组学则关注蛋白质的表达、修饰和相互作用。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过程,提高早期筛查的准确性。例如,通过检测特定基因的突变以及相应蛋白质的表达变化,能够发现早期的肿瘤信号。

  代谢组学:代谢组学研究生物体在特定生理状态下的代谢产物变化。肿瘤细胞的代谢方式与正常细胞不同,会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通过对血液、尿液等样本中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肿瘤的早期迹象,为早期筛查提供新的线索。

  4. 新型标志物检测

  微小 RNA(miRNA)检测:miRNA 是一类非编码 RNA,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miRNA 的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血液或组织中的 miRNA 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肿瘤早期筛查的生物标志物。例如,miR-21 与癌症高度相关,对其进行提前筛查有助于识别癌症。

  外泌体检测:外泌体是细胞分泌到胞外的一种囊泡结构,包含了细胞的蛋白质、RNA 等信息。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具有特定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检测外泌体中的相关成分,可以为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本期嘉宾简介

  王海霞 教授

  郑州人民医院放疗科 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华人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放射免疫工作委员会河南分会 委员

  郑州市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近距离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 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委员

  河南省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 青年委员

责任编辑:郭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