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日热点

世界精神卫生日丨化解“少年的烦恼”,家庭、学校、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2021-10-12 10:4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13岁女孩因与同学产生矛盾喝百草枯,那面对同学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处理?孩子出现叛逆、厌学,家长该怎样去引导孩子?2021年10月10日是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主题是“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

《健康半月谈》直播栏目邀请到河南省精神卫生中心、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王长虹,该院精神科主任张建宏,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心理辅导室姜好敏老师做客,为广大家长和孩子们心理健康支招。

趋势:孩子心里的烦恼,你知道吗?

青少年期是心理健康问题或精神障碍的高发期,王长虹介绍,《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了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前有13岁女孩因与同学产生矛盾喝百草枯;后有江西两小孩子坠楼身亡,二人为姐弟,疑似遗书提到希望不要写作业,这两件事的发生先后也就10天。做好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对于帮助儿童青少年培养健全的人格、形成自信自强的精神品质、树立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标都至关重要。

王长虹(中)、张建宏(左)、姜好敏(右)

原因:5大原因 其中家庭教育不当会导致孩子心理严重失衡

儿童青少年为何出现心理问题?张建宏分析,首先,从生物学角度看,确实有一定的遗传性。第二,神经生化方面的因素,比如说大脑的神经元之间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和我们的情绪的变化有关系,神经递质的紊乱和我们的情绪波动有关系。第三,个性因素,比如说我们的个性、人格的特征不同对我们罹患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的可能性不一样,有的人易感,有的人抗压能力强。第四,社会心理因素,比如说因社会发展的变化,农村的小学、中学现在面临萎缩、逐渐合并的过程,这就会给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提出各种各样的挑战。第五,生活经历方面,早年的生活经历会对我们的心理创伤、个性塑造产生深远影响,这也是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的影响,父母对心理教育的忽视和无知,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智力开发严重失衡。

防控:呵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学校、社会一个都不能少

王长虹提出,家庭、学校、社会立体式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人格的塑造以及适应能力、学习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民主性家庭,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学习相应的健康知识。其次,学校也要重视孩子心理健康,不过分地关注名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等都是非常必要的。现在国家也很重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推出各种举措,包括限制补习班和网课等措施为学生减压,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张建宏也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化、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逐渐被曝光在聚光灯之下,孩子的心理问题对我们每个家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远。

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意味着教育系统和家庭这两个重要的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张建宏说,比如学校按成绩排座位、设置尖子班等,这会给孩子带来畸形的竞争感,还比如有些学校不允许孩子带手机,如果孩子带手机了,班主任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孩子的智能手机扔到水盆里,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创伤,然后老师用一种温柔的方法讲道理,这种既有暴力伤害又有温柔补偿的管理方式,给孩子有一种认同的混乱,比直接暴力伤害更大,让孩子会出现一种自责、不自信。

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空巢家庭,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没有给予陪伴,当孩子长大到青春期,父母打工回来严厉管教,孩子往往会叛逆、不接受,甚至对抗。

中国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关注放在身体健康和学业有成,往往忽视心理健康,姜好敏建议家长:第一做到教育有道。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不仅学科学知识,还要有健康的人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潜能。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一定要有科学的理念,这叫教育有道。第二教育有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问题很正常,作为家长,要学这方面的知识,掌握应对的技巧,这叫教育有方。第三求助有门。当遇到家长处理不了的问题,可以带孩子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这叫求助有门。同时,家长要和孩子做好朋友,一同学习,共同进步。

措施:各学校将心理健康课列入必修课

河南省教育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或依托相关专业机构,对本区域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每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指导学校科学运用测评结果,及早实施精准干预,推动建立“一生一策”心理成长档案。
    通知明确,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课列入必修课内容,确保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不少于14课时,同时注重安排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鼓励各地建立区域性的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创造条件开通或依托权威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咨询邮箱等,做好常态化心理服务工作。
    按照要求,县级教研机构要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每所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面向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家长学校课堂中将青少年发展心理学知识列为必修内容;组织教师定期开展家访,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和方法,让家长掌握应对孩子心理行为问题的正确方法;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早期心理创伤、家庭重大变故、亲子关系紧张等情况,寻求学生家庭成员及相关人员的有效支持。(尧青/文 牧堃 李思豫 姜雨露/摄像 韩淼宇/主持)

责任编辑:张馨予  审核 :新闻总值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