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滚动新闻

没安全感、喜怒无常?边缘性人格障碍知识都在这里

2021-03-26 18:20 来源:人民网

  患者小A是一名高三学生,7岁时候父母由于感情不和离异,她被判给爸爸,从此小A便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小A的母亲常年在外地打工,父亲对小A的生活漠不关心。爷爷为了能让小A生活得更好,虽然已经60多岁了也依然在工作。爷爷奶奶总是吵架,奶奶总是抱怨说如果没有小A,她和爷爷的生活会更好。最近的几年,小A表现出情绪不稳定,两次尝试吃药自杀,由于剂量小对身体没有产生严重的危害,并且多次用刀划伤自己。在学校小A没有长期稳定的人际关系,同学觉得小A的情绪总是阴晴不定,有时候很热情,有时候又很冷漠。小A觉得班主任老师在她高一的时候对自己很好,后来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后就对自己不好了。最近小A觉得一直关爱自己的爷爷也不爱自己了,觉得活着没有意义,于是想跳楼自杀。心理医生说小A很可能就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

  什么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呢?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以情绪高敏感性和情绪调节障碍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精神障碍。边缘性人格障碍主要的临床心理特征是患者高度冲动、情绪不稳定、强烈且极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模式、自我身份识别障碍、被抛弃的恐惧和害怕孤单、自毁自杀行为。

  DSM-IV-TR(《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以及DSM-5(《精神疾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五版)将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特征总结为“不稳定”与“冲动”。不稳定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人际关系上,倾向于热情投入,但常常又突然中断关系;身份认同上,在对自己的看法、理想、未来计划以及道德价值观方面表现出不稳定;情感上,强烈的情感反应,表现为突然、急剧地在各种情绪间转换。“冲动”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潜在自毁性的行为,具有短暂的奖赏性,但却出于冲动,如冲动消费、物质滥用、暴食和冲动性性行为;勃然大怒,难以控制自己的愤怒;自杀行为及自伤行为。其余的诊断标准还包括:害怕被抛弃,力图防止自己被抛弃;长期的空虚感;应激(压力)相关的暂时性偏执体验或者解离体验。要诊断为边缘性人格障碍,以上标准需要达到五条或更多。

  目前,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诊断、治疗、发生的神经机制等。边缘性人格障碍形成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在精神分析理论的框架下,边缘性人格障碍患者的心理病理来源于童年期,父母的养育时期个体遭遇虐待,其中最为严重的是性虐待。

  以往的研究也表明,儿童期受虐是边缘性人格形成的一个严重危险因素,早期经历过侵害的个体,在人际交往及婚姻过程中倾向选择不良方式宣泄,比如嗜酒、打架、自杀等。不良的教养方式及不安全依恋,目睹家庭暴力、情绪方面受到忽视也是边缘性人格障碍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边缘性人格障碍病因机制也有神经化学递质和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的作用。

  目前,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当前较为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辨认行为治疗、心智化基础疗法以及人际关系疗法等,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辩证行为治疗被认为是边缘性人格障碍最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是教会个体如何调节情绪,忍受痛苦和改善关系,被干预的个体通常会在第一年里开始改善。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患者要积极的进行治疗,这样患者的问题才能得到改善!

  本文由吉林省长春市第六医院主任医师桑红进行科学性把关。

  “达医晓护”供稿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