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瘘是腹部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顾名思义,就是各种原因导致患者的胃、肠管漏了,肠道内容物会从肠管中流出,进入腹腔,造成严重的腹腔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宋笑飞介绍,肠瘘的治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精准判断、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还要患者有良好的营养支持。
□记者吴文可
手术引发肠瘘患者危在旦夕
米阿姨今年60多岁,平时身体还算硬朗。前阵子,她因突然发作腹部疼痛被家人送往当地医院救治。检查结果不容乐观,她被诊断为嵌顿疝发作导致肠坏死,需手术切除。
术后米阿姨腹部的伤口迟迟不能愈合,并扩大成巴掌大,被送往ICU监护治疗,家人一度接到了病危通知书。眼见治疗无望,米阿姨的家人只好把她接回家,甚至开始准备后事。在亲戚的建议下,米阿姨的家人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带着米阿姨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就诊。
宋笑飞介绍,他接诊时,米阿姨伤口处的皮肤、皮下组织腐烂严重,用剪刀清理腐肉并无血液流出,米阿姨也没有疼痛感。彻底清创后,宋笑飞发现米阿姨肠道上有一颗红枣大小的洞,“元凶”找到了。
宋笑飞在患处加上特殊的引流管进行负压引流,同时在肠道远端放置营养管,加强肠内营养支持。
由于米阿姨身体状况极差,先被送至ICU,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又转回胃肠外科。
考虑到患者肠瘘部位缺损较大,医生为其进行了二次手术。术后,米阿姨逐步恢复,能够自行吃饭。
肠瘘愈合早期仍需肠内营养支持
肠瘘愈合后,有过严重腹腔感染、创伤的病人会出现严重的腹腔粘连,这样的病人如果恢复正常饮食,稍有不慎,极易发生肠梗阻,可能需要二次手术。但进行过多次手术的肠瘘病人再次进行手术非常困难。
因此,在病人肠瘘愈合的早期,宋笑飞建议继续使用液体的肠内营养支持。这样既不易形成肠梗阻,也能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摄入,促进患者身体尽快恢复。“肠瘘愈合后,患者需要继续进行2个月~3个月的肠内营养支持,慢慢减轻患者腹腔肠管之间的粘连。此时出现梗阻的概率相对较小,病人肠道功能也得到恢复,可以逐步过渡到相对正常的饮食”。
宋笑飞提醒,对于肠瘘患者,甚至所有胃肠手术后的患者,胃肠外科医生都不建议其完全恢复正常饮食。“所有胃肠道手术后患者都会或多或少存在肠粘连,不能完全正常饮食。”
宋笑飞介绍,胃肠手术后的患者,在饮食上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少食多餐。每顿少吃一些,每天多吃几顿,减轻肠胃压力。
二是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尽量少吃或不吃难消化的食物,如饺子、卤面、油炸食品、干果等容易形成梗阻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