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孕妈妈孕期突患心律失常 “零射线”消融术帮其转危为安

2020-07-07 17:12 来源:大河网

导语:说起心跳快,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是正常现象,但是却也可能是一类心律失常疾病——房速/快速房颤!特别是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说孕妈妈、有心脏疾病的人来说,如果持续性出现心跳加快的现象,一定要警惕。

准妈妈遭遇心律失常,“零射线”消融化险为夷

南阳的小美(化名)是名孕妈,怀孕的喜悦一直伴随着整个孕期,然而到孕28周,她突然开始心脏不舒服,反复出现心悸。到当地医院检查,心电图提示“心律失常”,心率持续大于150次/分。看到这个结果,小美一家人到多家医院咨询,医生们给出的答案很一致:建议引产,终止妊娠。听到这个消息,小美一家犹如晴天霹雳。

“当时患者来时确实情况很不乐观,心慌气短,走路都困难。” 接诊的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陈英伟表示,快速心律失常的持续存在,不单单会影响患者的心脏功能,进而会影响胎儿发育,严重的会导致流产、心力衰竭等。如果不手术,只能会越来越危及母子生命,但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又都是孕期禁忌药品,最佳的治疗方法就是射频消融治疗。

陈英伟团队迅速制定了手术方案,为小美采用了“零放射线”射频消融治疗。陈英伟解释说,零射线消融即整个消融过程不用X射线做指引,仅在房间隔穿刺时,用极少的X射线指引进针,整个手术过程所用的X射线量极低,可达到孕妇所能接受的X射线剂量,这大大降低了X射线对孕妇及胎儿的辐射,是一种“绿色电生理”射频消融技术,也是心脏电生理手术的新趋势之一。

“手术中,小美的心律就恢复了正常,分娩男婴后还给我们发了饱含幸福的照片。”

“像小美这样的情况,临床上不在少数,患者本身没有心律失常,但怀孕后由于受孕激素、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诱发了心律失常的发生。如果是偶发的心跳加快,可以不治疗,但如果持续存在,就一定要到医院进行积极干预。”陈英伟提醒说。

被判“死刑”的扩心病人 通过复律恢复健康

51岁的李先生,原本身体非常健康,三年前,他开始出现心悸、气喘、胸闷等症状,经过心脏彩超等检查提示他的心脏比正常人大2倍,但左心室的射血分数仅为正常人的1/3,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合并瓣膜病。心外科给出的治疗意见:保守治疗,等待心脏移植。

四个月前,李先生出现头晕、憋闷症状,连平躺着睡觉都非常困难。当地医生告诉他,他的扩心病已发展到终末期,心脏肌肉本身收缩功能出现了无法逆转的改变,心力衰竭,想活命只能进行心脏移植。

病情变化随时可能危及生命,但心脏移植需要有合适的心脏供体,可等到合适的供体谈何容易。

陈英伟表示,一旦被判定为扩张性心肌病,5年的死亡率高达50%,多数人会进行姑息治疗,等待心脏移植,但往往有些病人的病情根本等不到心脏源。“对于我们心律失常专业的医生来讲,我首先就注意到该患者有严重的心律失常问题,基本判断李先生是由房颤引起或加重的‘扩张性心肌病’。”陈英伟说,我们通过电复律治疗,控制住了李先生的房颤,慢慢的半年以后李先生的心肌病完全恢复了正常。

陈英伟提醒说,有这样一类人群值得注意,45~55岁的男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如果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这时候的扩张性心肌病是有可能一种假象,真正的病因可能是房颤。针对这种“扩心病”,需要积极干预房颤这种基础病,一定程度上可取得更好的预后。

学会摸脉搏 自查是否有房颤

据介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人的心脏有两个心房、两个心室,正常心跳时依次是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心房心室一起舒张,完成一次心跳,人们感觉到的心跳通常是心室的收缩。

房颤早期症状不明显,但简单的摸脉搏就能让它们露出“马脚”。每个成年人,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一定要学会摸脉搏,还要当习惯来培养。健康人在休息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在60—100次。心脏的每一次跳动,都会转化为脉搏的一次搏动。绝大多数情况下,每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实际上就是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

房颤发作时有非常显著的脉搏特点:一是脉搏跳动次数增快,每分钟脉搏跳动高于100次,二是脉搏跳动很不整齐。这两个特点都非常容易识别。每次摸脉搏的时间不能少于一分钟,一旦发现异常,应尽早到医院就诊,进行进一步检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可预防房颤发生

房颤可以预防吗?陈英伟说,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加强健康行为,促进健康的生活方式。平时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清淡饮食,控制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平和可以减少心跳波动幅度过大。

最后,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及相关疾病。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戒烟,戒酒,减轻体重,有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患者接受氧疗。(张黎光)

责任编辑:陈思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