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主任,咱们工会的付云主席来看您了。”周丽娜护士长清脆的声音在走廊里响起。“老王啊,嗓子都成这样了,该歇歇了!”付云主席关切地说道。“是啊,王主任,您都生病了,真该歇歇了。”内儿党支部书记董艳丽说。
只见王建萍指了指自己的嗓子,然后用笔在纸上写道,“不行啊,这几个病人都是从外地来的,来一趟不容易,我再坚持坚持!”
这一幕发生在中医老年病科病房,付云主席言中的“老王”就是中医老年病科主任王建萍。前段时间,因为门诊和病房病人太多,说话多、喝水少,嗓子出现嘶哑,一直不见好,检查以后发现是声带息肉伴水肿,耳鼻喉科的同事建议她做手术,但做手术需要住院,做完手术还要严格休声2周,或者选择保守治疗,休声观察2周。
为了不耽误医院及科室工作,更为了这些慕名而来的每一个病人,她决定保守治疗,坚持工作,每天通过写字来和患者沟通询问病情。周四她的门诊,一天最多要看120个左右病人,日常查房时科室里70多个病人也要一一查看,这样一天下来,握笔的手指累的酸痛,一管新换的笔芯都能用完!
说起王建萍,二院人没有不竖大拇指的!她的父亲就是一名老中医,自幼秉承父训,修习岐黄之术,85年毕业后来到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勤恳思敏,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修身立德,广施医者仁爱之心,她曾说:“古有训,才不近仙,德不近佛者不可为医,就是说我们学医的不仅要有极高的天分,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颗普济苍生的慈悲之心。”
现实中王建萍也是这么做的,待患者如至亲,为70岁以上的门诊病人免挂号费,为住院的经济困难病人买衣送药、垫付住院费等等。其中有一位申姓的80多岁孤居老人,经济条件困难,日常没人照料,来到郑州市二院中医老年病科住院后,早餐和晚餐馒头配咸菜,午饭吃泡面。知道这个情况后,王建萍主任把自己的饭卡交给护理人员,叮嘱她们再忙都要记得帮助老人买口饭。她说:“谁家没有老人啊,能帮一把是一把吧。”
在前段时间新冠疫情爆发、医院抽建援鄂医疗队时,王建萍不顾年近花甲高龄,主动请缨,经过医院综合考虑后,让她留守后方,她心中还一直遗憾不已,她说,“我们这一代人对毛主席、共产党的感情特别深,亲眼见证了国家这些年日新月异的发展,这都是党领导得好,国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想用我的医术为国家和人民做点贡献。”
平日里,王建萍也时时告诫科室的郭明明、马娜、张亚男等年轻大夫,要努力上进,爱院如家,她说:“二院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将来肯定是你们的,你们这些年轻人,才是二院的未来,要珍惜时光,好好钻研业务,珍惜二院这个平台,你们将来是什么模样,二院将来就是什么模样。”
风云流转,光阴如梭,转眼30多年,大家对王建萍的称呼从小王变成了老王,从王大夫变成了王主任,中医老年病科在她的带领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学科带头人,王建萍带领科室开展中医脑病、肾病、心血管病、消化系统病、肿瘤等5个亚临床专业,病区亚临床专业疾病病人由专业的医师负责制定治疗方案。为周围群众提供了质优、价廉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科室先后被评为国家中医药示范工作单位,河南省老年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郑州市老年病特色专科。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为了提高科室学术水平、更为了培养人才队伍,近年来多次举办省市继续教育项目,进行学术交流,派年轻大夫外出进修学习,目前王建萍担任河南省首届中医药青苗人才培养项目指导老师,悉心指导作为其学术继承人的康紫厚主治医师、金鑫主治医师。
王建萍说:“科室能有今天的发展,是院领导指挥得当,下面年轻娃娃们干得好,我这老太婆不中用了,再干几年都退休了,现在就想着,把这几个年轻娃娃赶紧带出来,给二院的长远发展留点种子,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了。”
寥寥几句,片语知丹心,真的是:杏林张帜泽苍生,悬壶济世医者情;青丝转瞬成白发,鞠躬尽瘁未言功。(尧青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