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中山市,说起性别平等教育,大家都会提起冯继有老师,作为国内首部《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南》执笔人,他对性别平等有着自己更深的理解:性别平等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性别平等教育是一种使命
冯继有与性别平等教育的缘分,始于2014年7月。当时,他参与到广东省中山市妇联、市教体局启动的广东省性别平等教育试点工作中。他回忆,在一节职业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试点课上,老师问一位男生:“将来成家,你希望妻子出去工作,还是留在家里?”三位男生异口同声地说,要未来的妻子待在家里……
学生们的回答,让他感到性别平等教育充满了挑战和肩负的使命。此后,冯继有制订了《中山市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导大纲》,编著《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南》,培训教师,与教师共同开发课程,承担国务院妇儿工委办项目工作手册的编写。
“在学生中开展性别平等教育后,我看到了提升数学学习自信心的中学女生,看到了发现家里也有性别不平等现象的小学男生……更增强了对性别平等教育的决心。”冯继有坦言。
“性别平等教育也教育了我”
性别平等教育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育先进的性别文化,促进性别平等社会的建设。
冯继有和他的同事们相继开发了《我的劳动小围裙》《性别平等始于“足”下》等一系列课程,鼓励男生女生一齐动手,积极参加学校各项劳动,并争当爸爸妈妈家务劳动的好帮手。
冯继有了解到,目前女性仍是无酬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男性做家务的实际时间比女性少很多,却往往自我感觉做得不少。
“性别平等教育,既教育了孩子也教育了我。在我们家里,我主动承担更多家务,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自我感觉良好,应该多体谅妻子,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家庭也会更加温暖和谐。”冯继有说,树立性别平等的家庭观,必须打破“男主外、女主内”这种家庭分工的性别刻板化印象。稳定不能压倒一切,稳定不等于和谐。以牺牲女性地位、独立人格为代价的婚姻家庭的稳定是不道德的,也不可能是真正幸福和谐的。因此,与其忧虑“性别平等,家庭不稳”,不如探索“性别平等,情深意真”。
冯继有认为,无论是妈妈、爸爸、男孩、女孩,每个人都是温暖家庭的一份子,做家务是很小的事,但是有利于促进感情。大家都有责任有义务把家建设得更温馨。
新时代幸福家庭的建设需要探索新方法
随着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推行以及社会的整体进步,互助型夫妻关系已成社会主流,夫妻在人格、权利、责任上的平等也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
性别平等的夫妻关系表现为权利平等,责任共担,彼此协作,互相关爱。权利平等,就是权利地位上没有谁主谁从,家庭事务应彼此商量。责任共担,就是分担家庭经济和其他各种责任。彼此协作,是考虑个体差异而不是简单按性别进行家庭分工,同时彼此支持、协调和配合。互相关爱,是互相理解、欣赏、尊重,给予对方关心和爱护,不要将男性限定为不善表达感情,也不要认为女性就是天生的照顾者。
冯继有认为应该清醒地看到,婚姻家庭是性别问题的汇聚点,性别气质的“男阳刚,女阴柔”,性别关系的“男主导,女顺从”,性别角色的“大丈夫,小媳妇”,性别分工的“男主外,女主内”等等,种种性别刻板化印象依然制约着两性自身发展和相互关系。性别角色的刻板化印象不仅对女性不公平,而且对男性也并没有真正的益处。女性被要求承担“照顾者”的角色,能将家务打理得“井井有条”,终究是“笼中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男性被要求承担家庭和社会的“顶梁柱”的角色,在得到更多发展机会,拥有更强社会能力,赢得优势地位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性别平等是家庭幸福的基石,并不是说性别平等了,家庭就幸福了,在这块基石上我们还要付出多方面的努力。尤其是在性别不平等基石上维系家庭稳定的一些传统,往往不能适应性别平等的新常态。新时代幸福家庭的建设需要改变旧习俗,探索新方法。”冯继有说。(见习记者 陈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