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她们到底有“核”不同?揭秘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护士的日常工作

2020-05-12 11:36 来源:大河网

   核心提示:

  说起核医学科,总是充满“神秘”和“高冷”气质。核医学科是利用核科学技术和手段,通过核医学检查项目,辅助临床科室对疾病作出正确诊断。

  正值第109个国际护士节之际,大河网记者跟随河南省肿瘤医院核医学科护士长贾建敏的脚步,一起揭秘这一“神秘、高冷”的科室,探访这些与“核”和平共舞的特殊护士群体的工作日常。

  身体负重近10公斤,她们是名副其实的“铅衣玫瑰”

  核医学科的护士各个“多才多艺”“身兼数职”,她们有着内科、外科、ICU、麻醉苏醒室等多科护理经验,同时还是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但她们也有一个共同的称号——“铅衣玫瑰”。

  为防止受到核素辐射影响,她们工作的时候需要穿上厚重的铅衣,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8.4公斤的铅衣从肩部护至膝盖,约0.5公斤的铅围脖护住颈部,0.7公斤的铅帽护住头部,一整套防护服穿戴整齐,身体负重将近10公斤,“铅衣玫瑰”的称号名副其实。

   她们到底有“核”不同?揭秘“铅衣玫瑰”的日常工作

  第一站,记者来到核医学科预约窗口。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却并不轻松。核医学检查项目繁多、流程复杂,预约窗口的护士们要仔细查看申请单和医嘱,进行医嘱确认,比如,“骨”和“肾”形似,“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全身显像”和“全身骨显像”都是一字之差,稍不留神有可能出现失误。预约窗口的李长芝护士拿来三张不同形状的预约单,说:“你看,我们把预约单设计成方块形、小条形和长条形,方便区别不同的检查。”

  紧接着,记者来到了核医学科ECT检查室。核医学科ECT检查的第一步将放射性药物通过静脉注射引入患者体内,这是核医学科护士的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把好核医学科ECT检查的第一关。放射性药物的注射在高活区进行,高活区存放放射性药物,这些药物的放射性剂量比较高。

  孙红护士全副武装着铅服,像“树”一样站在铅窗后,与患者隔着铅窗核对、注射、安排扫描时间、交代注意事项、维持秩序......放射性药物注射对护士的穿刺水平、注射技巧有着较高要求,操作不当会造成显像不理想甚至扫描失败。孙红说:“全身骨显像、甲状腺显像、甲状旁腺显像、心肌灌注显像等检查,所需要的放射性药物的注射是在高活区完成。”为了保证注射质量,她们要长时间穿着铅服站立几个小时,铅服内早已被汗水浸透。

  在机房,记者又见到了“行如风”的机房注射护士。肾动态显像、肺灌注显像等检查,放射性药物注射都需在机房床旁操作,核对、测试药物活度、注射、喊着“一、二、三”的口令提示技师开始扫描,机房床旁注射护士像“风”一样在两个机房之间来回穿梭。

  射线下的“铅衣玫瑰”,为了病人健康选择负重守护

  此外,放射性碘131是目前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病灶治疗的重要手段,也是核医学科护士们的主要工作内容。患者服碘131后,自身成为放射源,短时内会对周围人群和医护人员造成潜在辐射危害,必须住在特殊隔离病房进行隔离。护士肖丽正通过电话对患者一一进行护理查房、了解病情、健康宣教、卫生督导、心理疏导。必要时,护士们还会穿上铅衣到病房近距离进行生命体征测量、吸氧、采血、静脉输液等护理操作。除此之外,核医学科护士还出门诊配合医生进行彩超下的125碘粒子肿瘤植入治疗。

  贾建敏介绍,核医学的各项检查和治疗都离不开放射性核素,根据辐射防护原则,核医学诊疗所使用的各种放射性药物用量都被严格控制在绝对安全范围,辐射水平是随着接触时间的缩短和距离的延长而减少。不会对受检者及周围人群造成辐射损害。作为与核素射线接触最密切、时间最长的群体,核医学科护士们能坦然面对这份“危险”,大家更不必谈核色变,存在对射线的恐惧心理。(陈思 )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