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从寒风凛冽到翠柳吐绿,从阴霾笼罩到云开雾散,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已两月有余,回首望去,既感慨时光飞逝、恍若一梦,却又如此真实、痛楚,如涅槃重生般历尽煎熬。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医院是主战场,医务人员是主力军。那么,备受关注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表现如何呢,这两个月都经历了什么?一起来看看发生在郑州颐和医院的故事!
那些最初应战的日子
故事还要从1月10日讲起,一个急促的电话拉开了整个故事的序幕。
“患者男性,66岁,呼吸困难,高烧不退,有武汉接触史,正转往你院!”中午时分,郑州颐和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杜志强一接到电话,顿时不寒而栗。
此时,该患者已发病十余天,在周口当地治疗效果不佳,且出现呼吸衰竭等危重症状。17年前曾在小汤山参与过SARS救治的杜志强主任,出于对新发疫情的职业敏感,高度怀疑患者为新冠肺炎。
在听取杜志强主任汇报后,赵志刚院长与邢海平执行院长商议后,当即作出指示,紧急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隔离措施,升级防护等级,组织专家会诊,同时积极上报各级卫健委、疾控机构。
面对新发疫情,在国家尚未出台相关治疗方案的情况下,经过一次次的病情会诊讨论及治疗方案调整,患者的症状不断减轻,病情逐步趋于稳定,第八天就能下床活动。
1月19日,省疾控中心采样做核酸检测,结果为弱阳性。1月20日,按规定将患者转至定点医院继续救治。1月21日,被确诊为河南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1月28日,痊愈出院。
河南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是由一家社会办医疗机构首先接诊并救治的,郑州颐和医院发现及时,处置得当,隔离严密,救治得力,为患者后续治疗及康复打下了坚实基础。全程参与救治的8名医务人员及保洁等服务人员,至今无一例感染。
那些义不容辞的担当
郑东新区是展示河南形象的窗口和名片,其范围广、人口多,而且人流物流活跃、产业聚集力强,这在无形中使防控任务更加艰巨、难度更大,防控形势尤为严峻。
疫情当下,如何守护一方净土,确保一方平安?作为一家有温度有担当的医院,郑州颐和医院在原有发热门诊的基础上,主动加以改造,优化布局设置,分出重点及普通地区,随即向东区主管部门请缨,主动提出承担发热门诊任务。
1月18日,郑州颐和医院发热门诊开始筛查新冠肺炎患者。1月22日,郑州市卫健委正式公布郑州颐和医院为郑东新区唯一一家发热门诊定点医疗机构。自此,郑州颐和医院便承担起整个东区260平方公里、150万人口发热患者的筛查、诊疗、隔离、留观任务。
“作为所有发热患者首次就诊的科室,发热门诊是抗击疫情的前沿阵地,其风险最高,也关系重大。”肩负千钧重担的赵志刚院长,当即挑选精兵强将,带领大家建立规章制度,规范筛查流程,严格工作标准,短时间内就组建起一支专业、成熟、高效的抗“疫”队伍。
在全国感染人数不断攀升、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之际,郑州颐和医院再次临危受命,极短时间内,就将4间发热门诊留观室增加至20间,并将急诊病房改造为隔离留观病区,形成了精准、科学的疫情防控系统,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由于郑州颐和医院执行力强、动作快速、完成及时,受到了郑州市卫健委付桂荣主任的通报表扬。
截止3月13日,郑州颐和医院发热门诊累计接诊2658人次、外地输入502例,累计留观106人,共上报疑似病例30例、确诊8例。而目前,郑州市64家定点发热门诊筛查出的及外地转来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共计157例。仅郑州颐和医院发热门诊筛查出的比率如此之高,无疑对疫情防控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是在三级防护武装下的工作,这是在一班十几个小时不喝水、不吃饭、不去厕所的环境,这是在长时间佩戴口罩及胶皮手套等引起痛苦中的坚持。这组数字的背后,既是医院严密科学防控疫情的见证,也是发热门诊几百名医务人员付出汗水与心血的真实写照。”赵志刚院长欣慰地说,“我们没有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没有辜负人民的重托!这个岗我们站得好!”
那些用心攻下的难关
阻断疫情传播,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关键,这既是对自己生命负责,也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在郑州颐和医院发热门诊,进行发热、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的筛查,也饱含着各种艰辛与汗水。
有一男性,在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后,与其密切接触的爱人,却以“无相关症状、家里孩子无人照顾”等理由,一直拒绝前来检查。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郑州颐和医院先后四次派出急救车前往其住址,最后终于将其接回医院。之后,经检查上报为疑似患者,又经采样核酸检测,被正式确诊,堵住了一个新冠传播的洞口。
常遇无主发热患者,被送到郑州颐和医院发热门诊。面对身无分文的他们,医院依然免费为其接诊、检测、供餐,给予特殊护理及规范护理。“不管患者是什么情况,首诊就要负责,我们坚决不能使一例漏诊,这是责任和使命。”赵志刚院长说。
留观患者多数会出现紧张、不安、焦虑甚至恐惧等不良情绪,有个别甚至哭闹、拒绝进食。面对他们,医务人员一方面给予生活上的照护,帮助解决各种困难,另一方面给予精神上的安抚。经过耐心的沟通和安慰,多数隔离留观患者都能逐渐平复情绪,积极配合工作,顺利安全度过隔离期。
特别是对于留观后仍不能排除新冠肺炎、需要转至定点救治医院进一步筛查的疑似患者,如何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更是对医务人员的一大挑战。发热门诊负责人陈长生回忆说,一名需要转院的女同志,在听闻消息后出现精神崩溃,拒绝医务人员进入室内、拒绝转院,当时正值下雨,医务人员只能站在雨中,隔着窗户与患者反复多次沟通、劝说,最终顺利将其转至定点救治医院。
随着疫情蔓延,经常会有一些突发情况。医院一职工,春节期间回老家探亲,返程上班后出现发热症状。医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其到发热门诊排查,并及时上报疑似病例,送到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次日确诊,这名员工属于一例单纯的社区感染输入性病例。
同时,医院第一时间组织排查密切接触者,对他们采取科学规范的隔离措施,每天定时监测、密切关注异常,并做好生活保障和心理疏导。在14天的严密观察后,医院又对这些人员进行新冠肺炎相关筛查和核酸检测,并请省内专家会诊,确认无一例出现交叉感染。
整个处置过程,医院领导亲自坐镇,周密部署,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集体办公、集中智慧,确保做到万无一失。正是基于医院平时精准的布局、完善的预案、全方位的培训、经常性的演练,以及对疾控、院感、公共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才有效避免了院内交叉感染。
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斗争,1月29日,郑州颐和医院党委向全院发出倡议,号召广大党员冲在前、干在前,当先锋、做表率,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
当即,郑州颐和医院300余名党员及职工积极响应,纷纷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医院相继抽调200余人参与一线防控,并设置4个梯队170人作为后备力量。
在这里,无时不在上演着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统筹协调、靠前指挥,春节前就开始参与总值班,24小时坚守防疫一线。特别是赵志刚院长、郭凤云执行院长在母亲病重时却无暇照护,而时时刻刻挂念着发热门诊患者的诊治及广大职工的健康监测情况,甚至连留观室疑似患者的大小便处理情况都会亲自过问、反复交代。
各位院领导及各行政职能部门,统一调度、高效运转、快速响应、协同配合,一天到晚忙于疫情防控,在不同的岗位上,绽放着青春与光彩。
作为抗疫最前线,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与患者零距离接触、与病毒短兵相接,护目镜被汗水模糊,脸颊被压出一道道痕迹,双手也被消毒液侵蚀得红肿……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大家甚至连续奋战十五个小时,期间不吃不喝、避免入厕,等换班时脱下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内衣早被汗水浸透。
在抗疫一线,还活跃着郑州颐和医院博学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他们不畏风险、不惧严寒,连日来持续深入社区为群众进行培训、开展消杀,排查高危人员、指导居家隔离,共排查出疫区人员981名,并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他们还走进高铁站连续值班、日监测体温2000余人次,已然成为基层联防联控中一道风景线。
“这是我们医务人员应有的责任和担当,这个时候我们不上谁上”!这句质朴却坚定的话语,瞬间令人动容!
按照国家卫健委“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医疗服务”的要求,即使在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日子,郑州颐和医院结合自己的特点,管理好医养结合苑区的老人,产科的产妇和婴儿,透析中心的肾功能衰竭人群,肿瘤科、康复科的障碍及危重患者等500余例。医院依然坚持开放部分门诊及病区,科主任、专家带头坐诊,保障了急危重症患者得到及时诊治。日前,郑州颐和医院已全面开放门诊、病区,为进一步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对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进行新冠筛查,其中陪护筛查费用减半。
“这次疫情,对广大医务人员来说,既是一次考验,更是一次锻造!在今后的医疗工作中,他们必将进一步坚定初心使命,展现担当作为,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赵志刚院长坚定地说。
那些给予力量的人们
作为郑东新区唯一一家定点发热门诊医疗机构,郑州颐和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时刻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
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新伟,郑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福平,河南省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李红星,郑州市卫健委主任付桂荣,郑东新区管委会领导等,多次来院视察疫情防控工作,并给予指导、帮助和支持,让院党委更加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2月12日,郑州颐和医院董事长李喜朋来院看望慰问医务人员,高度评价了大家的付出与担当,并叮嘱一定要加强个人防护、确保自身安全。
自疫情发生以来,在医院运营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依然抽调资金购买防护用品,再难也要不惜代价,满足一线医务人员防护需求,并迅速组织人员从各种渠道调配采购物资。
“把物资用到最紧缺的第一线,我戴一般口罩就行!”赵志刚院长在收到两位朋友分别赠送的N95口罩及防护服后,第一时间就转交给党办,反复叮嘱一定要尽快送到一线,而自己带领院领导和中层同志始终佩戴一般口罩。
由于疫情防控任务重、消耗大,郑州颐和医院物资储备早已告急。虽已通过多种方式采购,但短时间内无法满足需求。暖心的是,两个月来,陆续有爱心企业及人士无偿捐赠医疗物资及生活物资,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力量,也让日夜鏖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备感温暖。
赵志刚院长再一次召唤全体颐和人,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伟大使命感,继续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以“高洁的医者仁心”,为更多的普通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以“不获全胜不收兵”的决心和行动,谱写郑州颐和医院这所社会办医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