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负重前行。你们很多人还是90后的孩子,可你们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抵御病魔的坚强防线……”近日,一个配乐诗朗诵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的关注和好评,短短一天内收看人次达2.39万。许多网友纷纷留言点赞,为白衣战士携手并战疫情的行动加油。
这首诗的创作者和朗诵者是一名医生,他就是河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省级定点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的脊柱脊髓外科主任高延征。
“致敬战友!防控阻击战已到关键攻坚阶段,我的朋友们用生命与病毒拼搏,我要用声音表达对他们的敬意,愿他们早日凯旋平安归来。 ”深夜,高延征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作文字和声音,传达心中的感佩和敬意。
与高延征一样,以声音作战鼓、为战友鼓劲加油的,还有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王宏谦、耳鼻喉科主任医生刘宏建、检验科主管检验师王亚娟等60余名省医医务人员,涵盖了临床专家、护理人员、行管后勤部门工作人员,年龄涵盖60、70、80、90、00五代人。
疫情发生之初,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便在院工会倡议下,以朗诵俱乐部为交流的平台,积极创作作品,致敬一线奋战的同事,致敬白衣战士挺身而出的精神,表达后备队员携手同行的决心,传递对医疗卫生事业的热爱、对社会责任的担当,树立战胜新冠肺炎的信心。截至2月17日,朗诵俱乐部已收集到20多篇诗词、散文的朗诵作品,其中近一半是原创作品,录制朗诵音频20余个。
“你们是一群美丽的天使,听从祖国的召唤,一颗红心,连夜准备,带着亲人的叮咛和嘱托,出发了,去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朗诵俱乐部负责人、检验科主管检验师王亚娟2月9日写下的一首诗。她说,目送30名援助湖北的同事离开后,大家内心的骄傲与牵挂也在一瞬间迸发。许多人当即创作出振奋人心的文章。她和血液净化中心护士宋浩岩用了不到2个小时,完成了作品《等你回家》《这是一只怎样的队伍》的录制,为同事们摇旗呐喊,鼓舞士气。
“我们是医生,要到一线去,病患生的希望托付在我们的手里,只能把离别的背影给你。”2月12日是急诊科护士王宏谦到湖北支援的第4天。凌晨1点09分,他用手机录制了一首《把背影留给你——献给逆行者》。他说,到湖北的这些天里,看见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尽己所能帮助患者,对抗疫情,内心很是触动。作为其中一员,他想通过这首作品,表达自己对职业的理解、对家人的歉意。
“天使和战士,展示的是温情和冷静,展示的是对生命的敬佑爱护和对同胞的深情厚谊,展示的是中华民族善良和无畏的精神,展示的是中华民族博大仁爱的胸怀和勇敢坚强的和谐统一。”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刘宏建说自己儿时的梦想是当一名战士,高考的一个不经意选择让他穿上了白衣,从业30年,他体会到白衣如同战甲,医生是天使亦是战士。
“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共青团员,我是爱尔兰的留学生,今天,我们向人民报到!今天,我们向人民报到!”目前正在爱尔兰学习的省医皮肤科护士王思思的得知家乡发生疫情、同事们奋勇抗击的事情后,身在异乡,心早已经飞回了故里。她和同伴一起,录下诗歌,为同事加油。
“ 一张张请战书,一个个坚定按下的红色印迹,向全世界宣告,生命重于泰山,相信中国,相信中国人民,我一定胜利,我们必将胜利。”院长办公室徐北辰在此次防疫工作中负责综合协调、后勤保障服务。他全程参与疫情防控,目睹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瞬间,他以字为媒,以声传情,向同事致敬。
为了让作品朗诵更加专业,声音表达更加完美,朗诵俱乐部还专门邀请了河南省文化厅专业舞台艺术主持人冯勇进行专业指导。
“虽然我们不是专业的文艺工作者,但是我们的每一个作品都争取做到精益求精。同事们经常在微信群里沟通意见,小到每一个字,大到每一篇作品的定位、选择,大家都反复推敲,以求能完整、准确表达对抗击疫情的敬意。”工会副主席宋玉红说。
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抗击疫情中,不论是冲锋在前的医务人员、还是提供支持的保障人员,河南省人民医院“仁爱、博学、严谨、卓越”的精神在每一个人心中流淌;不论是对待生病的患者或是需要帮助的陌生人,“尊重、关怀、慈爱、共情”服务共识在每一处细节体现。(尧青 崔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