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

郑大一附院援鄂紧急救援队纪实:来到武汉,听得最多的是感谢

2020-02-15 13:07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异常严峻的紧急关头,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全国紧急调用了19支紧急救援队驰援武汉,郑大一附院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支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积极投入援鄂行动,任务是支援武汉对轻症患者进行统一集中隔离收治的“方舱医院”。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接到任务后郑大一附院仅用三个小时快速集结,由该院赵松副院长带队出征武汉,建立了由医疗护理专家、院感管理专家、后勤保障人员等46名队员组成的救援队,随行8台特种车辆包括指挥车、手术车、医技检验车、水电保障车、餐饮车、宿营方舱车及救护车等,特别是医技检查车内有完成血液检查及胸片拍摄,对防控疫情有极大帮助,这些特种设备可以建成一个独立的救援方舱单元。强大的装备、充足的物资和组织的重托,让医疗人员身披“战衣”,义无反顾,带着必胜的决心冲向战场。

这次方舱医院的建设是史无前例的,谁也无法预知将要面临多少困难,作为领队的赵松副院长,事无巨细,亲自安排,确保所有工作万无一失。凌晨的雨夜他还为队员们出舱后的防护处理忙前跑后,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只好在休息间隙靠在椅背上歇一歇。没人知道,为了不让家中耄耋之年的父母挂念,他至今没有告诉家人他的武汉之行。

为了保障援鄂医疗队员的餐饮营养,郑大一附院增派了两名厨师一同前往。厨师长邵彦昌和师傅杨永良主动请缨支援前线,来不及和家人告别,他们只用了两个小时便将一个月的营养膳食原料准备完毕。在武汉的日子,彦昌隔三差五地收集大家的建议,根据营养配比给医疗队员变着花样做。他那一声声呼唤给人带来温暖的家的感觉,填饱了医疗队员的肚子,也温暖了队员们的心窝。

为了医疗队员能够更好地专注于救治工作,不论队员们是下午两点下班,还是凌晨三点结束,都有郑大一附院自己的保障车将大家安稳地送回驻地,餐厅的灯总守望着队员们的归来,换掉的污染手术衣总有保洁师傅为大家集中手洗,消毒,晾晒。每天四次,不论多么疲惫,保洁师傅高建钢和范海民都要对接送车辆,电梯,走廊进行集中消杀,走廊里满满的消毒水味,是满满的安心。为了配合国家对方舱医院的改造,他们更是冒雨进行展蓬搭建工作。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高建钢说:“我们无怨无悔,因为医护人员身处一线 ,他们是舍命,而我们只是撒点汗水,相比而言不值一提。”

援鄂医疗队出发前一晚,郑大一附院感染管理科李福琴主任带领医疗队员紧急培训三个多小时,直至凌晨一点钟,陪着大家一遍遍反复练习,甚至比上战场的队员们还要紧张,哪个环节不对恨不得打在手背,急得直跳脚。

这次前来援鄂的还有帅哥娄昊,他自告奋勇,说自己体力好,跑得快,其实是担心工作繁重,其他老师吃不消。来了以后更加验证了他的顾虑,全队人的安全保障问题都压在这个大男孩身上。不断地与方舱医院协调防护物质,优化防护流程,指导污物处置等等。每日四班:上午八点,下午两点,晚上八点,凌晨两点,每班他都要跟着进到更衣舱,指导医护人员正确穿脱隔离服,将队员安全送回酒店后才能洗漱,消毒,小憩几个小时又要接下一班出舱。

为了保障援鄂医疗队员和患者的心理健康,随行出征的还有郑大一附院精神医学科医生杨磊,到达当日他便指导队员填写心里问卷调查,时刻关注队员心理发展动向。进仓工作的日子更是认真细心,着力于发现患者隐藏的负面情绪及心理隐患。国家防疫指挥部还在央视方舱医院内部安置播放器每天晚上进行心理直播,给予舱内患者及时的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在疾病恢复的同时保证心理健康。

检验科医生薛海阔,放射科医生卢振威和吴强则是带给患者能够顺利出院好消息的“检验官”,他们每天满负荷工作,为的就是能够正确迅速地告知患者及医务人员疾病的发展进程,保证在医疗资源有限的当下能够为尽可能多的患者提供检查检验机会。

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全国各地的援鄂队伍纷纷抵达,为了战胜疫情奋力一搏。来到武汉,听得最多的就是感谢,感谢你们来支援我们,感谢你们带来医疗资源,感谢你们没有放弃我们。就在郑大一附院医疗队员到达武汉的第五天,收到了来自南方航空广州飞行纵队B777机队捐赠的N95口罩和长江救援队捐献给防雾喷剂,无疑是雪中送炭、无价之宝。而今天,郑大一附院又将第二批医疗物资送至武汉,郑州大学组织处也拨款5000元的党费作为队员们医疗物资支出。

2月14日,郑大一附院援鄂队员们所管辖的方舱医院一楼东区连续两天治愈出院了七名病患,这给了队员们极大的信心,相信有党和国家的而正确领导,坚信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必定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张黎光 郭玉凰)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