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耗”零差价倒逼心脏支架规范化使用

2020年01月08日09:34

来源:大河健康报

  □胡大一

  曾有一位与我同岁的患者,他在年度体检时做了冠状动脉CT,发现三支冠状动脉都有不同程度狭窄,最重的一处狭窄程度达80%。专家建议住院做造影,必要时放心脏支架。患者问:“不放支架行不行?”专家答:“不放支架,你找我干吗?”患者答:“原来你只会放支架啊!”

  近30多年来,支架不仅是一种治疗疾病的工具和手段,也逐渐成为某些医疗机构最“短平快”的逐利利益链。患者有心绞痛,无论轻重,都被建议放支架。一些有冠状动脉狭窄但无心绞痛的患者,或因焦虑、抑郁导致胸部不适的患者也被送进了导管室,常态做冠状动脉造影,然后被放入支架。认真做好预防康复,认真随访患者,帮患者调整好药物,落实“五大处方”的医院不多。因为这么做对患者有利,也节约了国家医保,但没有“短平快”的经济效益,大多数医院对此并不热心。

  2019年11月,在费城召开的美国心脏协会(AHA)年度大会上,最引人关注的高质量大规模随机前瞻性国际临床研究是ISCHEMIA,这项研究由美国政府出资1亿美金,避免商业利益干扰。研究对象为患有中度至重度心绞痛、多数做过冠状动脉CT、冠状动脉有重度狭窄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在所有患者充分使用包括他汀、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基础上,将51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不做造影,不放支架,继续用药;另一组做冠状动脉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选择放支架或做心脏搭桥手术。平均随访3.3年。研究结果显示,与不做造影、不放支架、不做心脏搭桥手术相比,做造影、放支架或做心脏搭桥手术不能延长寿命,大多数患者的生活质量或心绞痛症状也没有得到改善。

  自从支架用于临床治疗以来,针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所有临床研究结果高度一致:即支架对这些患者而言,不可能减少心肌梗死率、不可能减少猝死率。把支架放入狭窄的血管内,是用机械外力扩张血管,这种方式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形成血栓。血栓又是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的祸根。把金属支架放入血管内,是引起血栓的一个长期隐患。

  好在我们的医药卫生改革目前已取得了重大突破,高值耗材零差价,大幅挤压价格虚高泡沫,倒逼过度放心脏支架的不良医疗行为。以高值耗材养医的局面正在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作者简介:胡大一,博士生导师,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控烟协会会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著名心血管病专家。

编辑: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