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神经内科专家李雷申:焦虑远不止是一种情绪

2019-11-19 16:19 来源:大河网

核心提示:生活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每天似乎都有一百件事,能让我们焦虑,可以说这是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今天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神经内科医生李雷申,和大家聊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聊聊焦虑症。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惊恐发作)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如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及运动性不安。注意区分正常的焦虑情绪,如焦虑严重程度与客观事实或处境明显不符,或持续时间过长,则可能为病理性的焦虑。

病因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个性特点、认知过程、不良生活事件、生化、躯体疾病等均有关系。

临床表现

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

情绪症状在没有明显诱因的情况下,患者经常出现与现实情境不符的过分担心、紧张害怕,这种紧张害怕常常没有明确的对象和内容。患者感觉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紧张不安、提心吊胆、恐惧害怕、忧虑的内心体验中。

植物神经症状头晕、胸闷、心慌、呼吸急促、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等躯体方面的症状。

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坐卧不宁,烦躁,很难静下心来。

急性焦虑(惊恐发作)

濒死感或失控感在正常日常生活中,患者几乎跟正常人一样。而一旦发作时(有的有特定触发情境,如封闭空间),患者突然出现极度恐惧的心理,体验到濒死感或失控感。

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出现如胸闷、心慌、呼吸困难、出汗、全身发抖等。

一般持续几分钟到数小时发作开始突然,发作时意识清楚。

极易误诊发作时患者往往拨打“120”急救电话,去看心内科急诊。尽管患者看上去症状很重,但是相关检查结果大多正常,因此往往诊断不明确。发作后患者仍极度恐惧,担心自身病情,往往辗转于各大医院各个科室,做各种各样的检查,但不能确诊。既耽误了治疗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家族史、临床症状、病程及体格检查、量表测查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由专科医生诊断。其中最主要的是临床症状和病程,当然需要首先排除躯体疾病。

早期筛查或自我诊断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评,如果分数较高,建议到精神科或心理科做进一步检查。

鉴别诊断

正常的紧张。正常的紧张与病理性焦虑不同,所表现的是对现实客观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与现实威胁相适应。

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凡继发于躯体疾病的焦虑应诊断为焦虑综合征。多种内科疾病可有焦虑表现,尤以心血管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多见。

药物伴发的焦虑症状。因广泛使用激素类药物,药物引起的焦虑症状不再罕见,只要不忽略服药史,鉴别不难。如果诊断可疑,激素应减量或停用进行观察。可卡因、大麻、海洛因的服用或戒断都可引起焦虑状态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甚至出现典型的类惊恐发作。抗精神病药可引起焦虑。

精神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焦虑可见于任何精神疾病,这种焦虑情绪是原发精神疾病的症状之一。

治疗

焦虑症是神经症中相对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较好的疾病。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身体情况、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建议服药1-2年左右。停药及加量请咨询医生,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在服药期间,注意和医生保持联系,出现副作用或其他问题及时解决。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临床医师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和帮助患者改变行为习惯、认知应对方式等。我们要想不焦虑,就需要先了解焦虑从何而来,以及学会与你的焦虑和平共处。

预后

越早诊断,越早治疗,焦虑症的预后就越好。经过专科规范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会得到临床康复,恢复往日的愉快心情。

特别应该强调的是,症状缓解后,仍需要坚持服用1-2年时间抗抑郁药物。停药以及减药需咨询专科医生,千万不要擅自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李雷申说:“有人说焦虑是最无用的情绪,然而我觉得焦虑也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它提醒我们问题的存在,逼迫我们去面对威胁和挑战,焦虑远不止是一种情绪,它根本上是一种你想实现自己生命意义的迫切感。所以,生活在一个‘焦虑时代的少数幸事之一,是我们不得不去认识我们自己。”

责任编辑:陈思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