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顾立林刘怀丕
在河南郑州正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陀螺、武术、毽球、民族健身操等百姓广场上常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备受关注。这些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融强身健体、传承民族文化等功能于一体,以此为抓手推动全民健身,能在各族同胞运动地图上画出更大同心圆,更好地保障健康中国建设中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我国正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不仅是巩固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桥梁,还是号召各民族群众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运动、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纽带。
八旬“跳绳王”胡安民生命不息、跳绳不止的誓言,陀螺教练周勇12年不停旋转的陀螺人生,毽球八届元老张铁林上阵父子兵……全国民族运动会上,民族传统体育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燃烧的是体育激情,传播的是健身理念。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不但简单易学,而且对场地、器材要求低,室内房前屋后都能练。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民族传统体育在推动全民健身中优势明显、大有作为。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科学。以民族传统体育助力全民健身运动,要坚持以群众喜爱、群众参与为导向,在覆盖面、吸引力、高质量上下功夫。对一些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加大挖掘力度,修订完善运动方法,适应现代人的健身需求。还要提升运动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加强对年轻人的科学引导,营造开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良好氛围。更要注重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交流交融,让每个民族都有运动获得感。
56个民族是一家,全民健身强中华。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增强人民体质,民族传统体育不能缺,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全民健身运动踊跃开展,各族同胞拥有强健体魄,才能汇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的建设力量。
(新华社郑州9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