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频道推荐

河南出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专家提醒出游注意防蚊虫

2019-06-03 10:04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小满节气刚过,河南多地便迎来35℃的高温天气,夏天悄然来临。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人们更容易受到各种蚊虫叮咬。

今年以来,东南亚多国因雨水充沛,适于白纹伊蚊滋生,登革热发病例数比去年同期都有所增长。今天,记者从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获悉,截至目前,我省已发生数十例登革热病例,绝大多数是在东南亚国家感染发病,专家提醒外出旅游、工作的市民,要注意防蚊虫。

我省发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 出游要注意防蚊虫

河南作为一个劳务输出和出境旅游大省,赴东南亚国家旅游、学习、务工者不断增多。据省疾控中心今年前4个月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省已发生数十例登革热病例,绝大多数是在东南亚国家感染发病。

据了解,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俗称花斑蚊、花蚊子)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对于登革热,大家不要过于恐慌,这是一种可防、可控、可治的传染病。”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所副所长黄学勇说,登革热发病初期的症状和感冒相似,但是又有所不同。登革热引起的发热一般是“高烧”,体温常在39℃-40℃。除发烧外,登革热患者常伴有骨关节痛、头痛、肌肉痛,以及皮疹、出血点,有的患者还可能有拉肚子、肚子痛等消化道症状。而感冒引起的症状除了发烧外,则多伴有鼻塞、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黄学勇提醒广大市民,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和地区生活、学习、工作时,一定要注意防蚊,尽量避免被蚊虫叮咬。如果被蚊虫叮咬后且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疗机构尽早确诊和接受治疗。

“登革热作为病毒传染病,没有特效的药物,也没有疫苗,发病后只能采取对症和支持治疗。所以治疗时机非常重要,早诊断、早治疗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医疗支出。”黄学勇也希望归国治疗的患者能积极配合疾控机构工作人员的调查和相应的处置工作,除了完善疾病监测数据的完整性,也有利于疾控工作人员判断疫情的性质,进而采取相关防控措施。

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感染 7月-9月是流行高峰

据介绍,从全球范围来看,登革热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这主要是因为登革热病例的发生必须依赖于伊蚊的密度、数量以及携带病毒的情况。

黄学勇说,我省近年来的登革热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且数量较少,不属于流行地区。

虽然是传染性疾病,但是登革热是被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人后才会感染,不会由人直接传染给人,也不会由空气或接触传播。

黄学勇说,登革热的潜伏期通常约5天-7天,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还没有疫苗可预防。由于本病系由蚊子传播,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月-11月份,高峰在7月-9月。

防控登革热降低蚊子密度很重要 6条措施可借鉴

“登革热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所以降低蚊子密度很重要。大家在平时都很重视灭成蚊,但其实‘清理积水’更重要。”黄学勇说,因为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会将虫卵产在水中,若家中有积水,就会成为蚊虫的孳生地,只需15天,虫卵便会发育成新一批的成蚊。值得注意的是,虫卵也可携带登革热病毒,也就是说,若雌性的白纹伊蚊叮咬了登革热患者的血液后,会在繁殖时将病毒传给下一代,使新生代蚊子同样携带登革热病毒。

黄学勇介绍,家中常见的防控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条:

1.倒积水。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最喜欢将卵产在干净、静止的小型水体内,经过约15天,便可发育成成蚊飞离水体。因此,定时清理家居内外各种小积水,如每日清洗花盆底托、定时为水养植物换水洗根、倒置各类闲置容器等,以杜绝蚊虫的孳生,是防控登革热的根本之道。

2.装纱窗。在家中安装纱门(窗),是最简单便宜的物理防护方法。

3.挂蚊帐。睡觉时使用蚊帐,是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此外,由于白纹伊蚊在白天和黄昏吸人和动物的血液,所以午睡时也要注意使用蚊帐。

4.穿长衣。户外穿浅色长袖衣裤。外出时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防止蚊虫叮咬。

5.懂驱避。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含有效驱蚊成分的驱蚊剂,避蚊胺、花露水都是不错的选择。涂抹时要注意:不可接触伤口,不可接触眼和嘴,在耳部也要少用。不要让宝宝自己涂,应喷在大人手上后再涂抹到宝宝身上,但不要涂在儿童手部,防止经手入口。如果皮肤过敏则应立即停止使用。

6.点蚊香。购买蚊香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并认准产品外包装有农药登记证号或农药临时登记证号的产品。使用蚊香时要保持室内适度通风。需要提醒的是,婴幼儿、孕妇、体弱和过敏体质的人,尽量避免使用蚊香。(张黎光)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