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3月10日下午4点40分,36岁的男子刘某急到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求诊,他说中午进餐时不慎咽下鱼刺、咽部疼痛,曾去两家医院行喉镜检查,均未发现异常。
该院消化内科二病区李会芬医师接诊,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行胃镜检查,如果发现异物,也可在胃镜下取出。
当天正值周日,在得知情况后,该院消化内科二病区赵治国主任、麻醉科方旭辉医生、内镜中心徐培园护士由家中赶到医院胃镜室。由赵治国主任操作,李会芬医师为助手,首先对患者咽部、后鼻孔、双侧梨状隐窝、声门和会厌背侧进行仔细清晰地寻找。
确定患者没有任何细小异物后,退出胃镜,在胃镜先端带上直径11毫米的透明帽,再次插入胃镜。在持续送气状态下,缓慢谨慎地插入食管入口约1厘米,发现一菲薄锐利的骨性异物横着嵌顿此处。在异物上方调整镜头观察异物方位及与食管壁的关系后,发现异物尖锐处扎进食管壁内,异物钳抓住异物口侧端,提拉异物时镜头略向对侧移动,几秒钟顺利取出异物,测量异物长2.6厘米,两端锐利。
再次进镜观察口腔、后鼻孔、咽部及声门未见擦伤迹象,食管入口原异物尖端所在处呈新鲜点状糜烂、发红,无出血。食管中下段未见异常,胃腔见较多食物滞留。
然后结束胃镜操作,整个过程历时约20分钟,患者清醒后第一句话就是“咽部不疼了”。遂后,患者住院观察,次日行彩色多普勒喉周及颈部深处探查,未发现颈部食管旁血肿,顺利进食,无不适,遂出院。
据赵治国主任介绍,吞咽异物非常多见,只要能吞下异物,不管滞留在咽部、食管、胃或十二指肠,一般都能利用胃镜顺利取出,但因异物的材质、大小、形状、所处位置、滞留时间、局部粘膜炎性反应及是否穿透消化管壁等等因素,会造成异物取出难度和风险差异很大。
判断异物的材质、大小、形状、位置、粘膜炎症反应及是否穿孔,往往可利用X线透视、拍片、彩色多普勒、磁共振或CT成像及成像后重建图像,这些影像结果既可使医生知道大概需用哪些器械或附件取出异物,也可以在术前对异物取出时所导致的风险和难度进行评估,提前做好补救措施。
对于尖锐异物尤其怀疑异物已造成消化管壁穿透的,在术前,医生阅读有关影像资料时,尽可能了解异物锐利端与管壁外器官的关系、距离及有无血肿形成,尤其要注意与壁外血管和心脏的关系,熟知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壁外解剖结构,对医生判断不同部位异物穿透后带来的风险非常必要。
术中利用胃镜详细了解异物在腔内的走行及管壁的炎性反应,对医生抓取异物的位置及退镜时怎样摆动镜头会有很大帮助。这例患者的异物为鱼刺,长2.6厘米,两端均坚硬锐利,上下稍倾斜嵌顿在食管入口处。医生在胃镜先端附戴一个较大的透明帽,最大限度地使狭窄的食管入口扩张、让扎进食管壁内一端游离在食管腔内,避免异物取出时食管壁被割伤。
有时,医生会使用最粗的结肠镜戴上更大的结肠镜透明帽,取出上消化道异物或在镜端戴上异物保护套,大大增加了异物取出的安全性。(陈思 邢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