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漫长的挂号等待、拥挤的就医环境、稀缺的优质医疗资源,去大医院看病成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烦恼的事情之一。未来,在河南通过移动5G技术,即便是身在偏远农村,只要有移动5G信号,也完全可以实现足不出户享受到郑大一附院专家的诊疗服务。
3月9日,全国“两会”期间,在北京河南大厦一楼大厅,在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的见证下,工作人员从北京现场连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舞钢市人民医院、舞钢市铁山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实时的超高清画面毫无卡顿。坐镇在北京这一端视频前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阚全程。
这次现场连线,借助的就是5G技术。而5G+智慧医疗的应用,河南走在全国的前列。
5G医疗应用 郑大一附院走在全国前列
2018年6月,郑州市正式成为国内18个5G应用示范城市之一。其中,郑大一附院和中国移动联合推进的智慧医疗应用既是国家示范的一部分,也是河南省人民政府2019年1月发布的《河南省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
2018年,郑大一附院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与中国移动河南分公司签署了全国5G智慧医疗共建合作协议。
据了解,中国移动在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和互联网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医院区)部署了30个5G基站,已实现了重点区域5G网络的小规模组网,初步搭建了院内院外5G医疗异地应用示范的测试环境,30个5G基站在3月底将投入使用。
图上红色圈中的设备就是已经部署的移动5G基站
目前,医院在远程会诊、远程B超、远程生理信号传输、远程急救等领域进行了实验,未来将在医联网、远程应急救援、VR手术、远程医疗、无线输液、患者定位和网络安全等方面展开5G技术合作和应用研究。
3月12日,在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河医院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远程医学中心主任翟运开向记者展示了远程会诊、远程B超、移动查房机器人等远程医疗前沿技术。
远程会诊 5G传输大大缩短患者院前抢救时间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急救通信系统,即急救网络中枢,它是急救工作的联络、协调、指挥、调度、传达中心,使医院急救和院前急救工作能够紧密结合。反应迅速、运行无阻是对急救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会有大量的数据、图像、视频通过急救通信系统进行交互、传输。
“病人上了救护车,用原来的4G信号连接速度较慢,如果采用移动5G技术,在救护车上就可以把病人的检查信息和现场场景等详细信息,直接快速传输到医院,使专家们完成对病人病历的阅读,在车上就可以开检查单,到了医院就可以直接做相关检查,大大缩短病人的院前抢救时间。”翟运开说。
“越是出现交通事故、重大灾难和疫情的时候,现场越拥挤。人越多的地方,通过4G网络,手机的上网速度越慢。”河南移动民生行业经理李颉告诉记者,5G网络可以高效规划切片能力,相当于在网络通道中为急救设备留了一条“快速通道”,不再和普通用户“抢信号”,实现最优急救诊疗流程设计以及实时患者生理数据无损传输,为120急救车“铺路”,争分夺秒抢救生命。
5G网络可以支撑实现远程B超
远程B超 打破空间限制提高基层诊疗水平
借助5G技术,小小的无线B超探头将成为一个操作柄,可以灵活地操控远程医疗另一端机器臂。
病人躺在家乡的病床上,千里万里之外的专家医生对病人的身体情况一目了然,作为可视化精准医疗利器和急救速查、初步筛查的好工具,远程B超和远程医疗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诊疗水平。
翟运开说,B超诊断技术是一种经济、实用、可重复、无损伤的医学检查手段,具有无侵袭、不影响人体及适应性广的优点,远程B超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传输检查全景、检查部位和控制指令等信息,实现远程对患者身体特定部位B超图像采集、分析和打印,并出具检查报告。
据介绍,当前,5G网络主要支撑B超数据采集、传输和指令回传等,网络一旦铺设,这类问题并不复杂,但远程B超机械与电子设备本身、后台数据处理特别是智能化处理更需要进一步解决。
无线输液 让患者更安心,医护工作更高效
除了远程B超,无线输液也是5G医疗时代的另外一个黑科技。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输液过程中,病人往往需要盯着输液瓶,一旦遇到跑针或输液快结束的情况,得随时呼叫护士来处理。在5G医疗时代,这一切将变得简单起来。
据介绍,无线输液可以由无线警报器通过传感器获得病人输液进度,在输液快结束时可以自动报警呼叫护士,病人就再也不用担心时刻紧盯输液瓶,也不需要人工呼叫。
除此之外,该系统还可以对输液的进度、速度、输液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让输液速度等过程更加标准化。一个病区的输液情况如何,护士在一张显示屏中便可一览无余。
基于5G的医疗机器人会在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查房机器人 基于5G网络,未来有广阔发展空间
远程B超和查房机器人,在5G出现之前,便已经在医院开始应用,但受限于技术,一直没有得以普及。
翟运开介绍,查房机器人方面,虽然现有的技术通过音视频通话已经实现了患者与专家“面对面”交流,部分也集成了血压、体温、耳镜、皮肤镜、心电图等基础检查,但它们大多受制于医疗数据量大、传输网络不稳定、数据传输不安全、缺乏患者历史诊疗信息等因素,很难实现采集数据实施动态传输、存储和历史信息实时查询等功能。
现有的传输网络,尚不能满足专家查房过程中对患者即时数据和历史医疗诊疗数据的动态实时访问需求。因此,基于5G的医疗机器人会在未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对基层医疗资源薄弱地区将发挥联通基层和上级专家的作用。
远程人体手术应用被看好
远程人体手术 既是技术问题,更是医疗问题
在远程手术方面,翟运开虽然十分看好其应用,但他认为目前还存在一些医疗方面的难点。翟运开认为,远程手术实施既是技术问题,更是医疗问题。而在技术层面,5G通信技术只是其中之一。
在远程人体手术这一领域,仍需解决5G网络芯片和设备研发、5G网络基站大规模部署、全高清视频图像编解码、5G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技术核心问题。同时,因为手术类型术前准备内容差异很大,在远程人体手术前,需要分类对远程手术进行试验测试和验证其实施的基础条件、基本流程、操作规范、应用范围等相关指标参数,在这方面尚缺乏相关的国家政策、相关技术标准、管理体系、临床规范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远程人体手术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张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