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名医访谈

郑大一附院专家为你讲述真实的ICU 看看哪些情况需要监护治疗

2019-02-19 09:05 来源:大河网

  核心提示|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河网健康频道特别推出“与祖国同行,医路有你”系列报道,通过采访郑大一附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学科带头人,讲述医疗重点学科的发展历程,展现河南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成就,彰显河南医疗卫生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展望河南医疗卫生事业未来的广阔发展前景。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救中心党支部书记、综合ICU主任孙同文做客大河网演播厅,为我们讲述ICU及ICU医护人员幕后的故事。


郑大一附院急救中心党支部书记、综合ICU主任孙同文做客大河网演播厅

  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郑大一附院ICU分类越来越细

  据介绍,郑大一附院重症监护的发展始于2002年,当年建立了第一个ICU,只有12张床位。随着医院的发展,12张床位根本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又先后建立了呼吸ICU、重症医学楼、综合ICU、CCU(冠心病监护病房)、外科ICU、新生儿ICU、神经ICU等,针对不同人群分类越来越细致。

  “到目前为止,郑大一附院三个院区有19个ICU病区,649个ICU床位,医护人员有900多人,每年会救治35000名重症病人,而且救治成功率90%以上。”孙同文说,郑大一附院的重症监护在全国已经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ICU是救命的地方 看看哪些情况需要监护治疗

  很多人提到ICU会比较矛盾,一方面ICU可能成为重症患者的最后希望,但同时,很多人又不希望自己或亲人进入ICU,那么作为医生,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在孙同文看来,ICU是救命的地方,不是一个不吉利的地方,反而是一个能够让病人更加安全的地方。

  那么,什么样的病人需要住在ICU呢?孙同文认为,所有危及到生命的疾病、病人需要呼吸机支持或者生命体征不稳定的,都应该转到ICU去监护治疗。

  “很多重症病人会出现多个器官和系统的问题。比如,心脏病病人有心率衰竭,但是卧床后可能会肺部感染,也有可能会出现肾功能问题,涉及到多个器官和系统。ICU有专业的医生,能够处理多个器官和系统障碍。”孙同文说,目前来说,ICU病房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生命支持,比如,呼吸衰竭可以用呼吸机支持,心脏衰竭甚至心跳停止的,有体外生命支持或者ECMO人工心肺机支持等。

  据介绍,随着医保覆盖范围越来越广,ICU的很多治疗都被纳入医保,比如,呼吸机治疗、人工肾治疗、人工肝治疗等,都是医保覆盖的,大大减轻了病人的负担。

  注重人文关怀 部分ICU亚重症患者允许陪护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ICU因其特殊性,是不允许家属探视的,但是,在郑大一附院综合ICU,有一部分患者是允许家属陪护的。

  “ICU不让探视,是因为环境空间的无菌化,为了避免病人二次感染。如果是甲流、非典等,还要住到负压病房,包括医护人员探视都要穿隔离衣。”孙同文说,现在郑大一附院综合ICU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来划分,病情相对较轻的亚重症,允许留一个陪护,病情较重的,上了呼吸机、人工心肺支持的,就不让陪护。

  ICU医护人员相对缺乏 人才培养是提高救治率的关键

  孙同文感慨,虽然说ICU的从业人数在不断增多,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随着重症病人增多,就目前来说,ICU的医护人员仍相对缺乏。

  “按照国家分级诊疗的政策,郑大一附院未来是以收治疑难危重病人为主,要救治重症病人,首先要有相关的医学人才,人才是提高重症病人救治率的关键。”孙同文说,今年,郑大一附院招聘人才是3个100的原则,要招100名博士、100名硕士,如果这些人经过学习,有一部分能够留在ICU,那么对ICU的学科建设,对重症病人的救治,都会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孙同文表示,ICU的医生有非常强的职业获得感,每天都是争分夺秒,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这种职业获得感,促使很多博士、硕士从事这个专业。

  计划成立重症医学中心 建立重症病人大数据平台

  对于未来的规划,孙同文说,他们要把郑大一附院各个ICU的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成立重症医学中心,可以集中力量,步调一致地做一些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工作,建立郑大一附院重症病人的大数据平台。

  “未来ICU还将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孙同文说,他们已经申请ICU后门诊,跟康复科、精神心理科、呼吸科、神经科等联合成立后门诊,病人出了ICU后,需要康复的,需要解除心理障碍的,可以进一步治疗。(张黎光 实习生 王晓颖/文 牧堃 贾志昊/摄像 剪辑)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