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病人年纪轻轻危在旦夕,命悬一线而家人未在身旁,身无分文但抢救刻不容缓。12月17日凌晨2点左右,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团队与时间赛跑,紧急救治一名主动脉夹层患者。
该患者小陈,31岁,他回忆在26岁体检时就发现高血压,最高达190mmhg,由于年轻,人高马大、身强力壮,体重达190斤,也没有明显不适症状,于是就没有做进一步正规治疗。
最近,小陈在熟睡时被一阵阵撕裂样的胸背部疼痛惊醒,醒来时大汗淋漓,疼痛难忍,同宿舍的小王急忙拨打120,将小陈送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结合典型症状,该院胸痛中心王娟医师首先考虑“主动脉夹层”,并迅速开通胸痛中心“急救绿色通道”,安排主动脉CT造影,确诊为“I型主动脉夹层”,当确诊为夹层后,立即将患者急诊转入SICU(外科重症监护室)。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外科副主任魏文学介绍,主动脉夹层手术风险很大,费用又偏高。时间就是生命,小陈生命危重,加之主动脉夹层随时有破裂可能,一旦破裂,死亡率极高。每增加1小时,死亡率增加1%,24小时死亡率25%,48小时死亡率约50%。
小陈年仅31岁,尚未婚,正是家中的顶梁柱和精神希望,必须争分夺秒手术抢救才能挽救他的生命,此时,小陈的家人都不在身边。胸痛中心立刻启动“绿色通道应急预案,”征得本人同意与其父母电话联系后,包括魏文学副主任、麻醉科胡继英主任及体外循环师王芳、器械护士等十多名在内的心外科团队立即为患者实施“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术”。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优质护理下,目前,小陈转危为安,已经脱离了呼吸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正在康复中。
“是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让我们的孩子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他是我们家的希望啊,他不在我们家就塌了”,小陈的父母对魏文学说。(尧青 栗政安 韩鑫颖)
相关阅读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作为河南省首家“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一直以来为郑州市及周边地区广大心血管病患者带来福音,按照胸痛中心运行模式、概念统一时钟、远程传输心电图、心内胸痛医师值班、导管室护士及宝石CT室24小时值班,绕行急诊科、CCU、同时与120中心合作开展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医院内实行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等措施,真正做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手术团队先到”,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抢救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