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病人心跳、呼吸骤停,通过这种方法能让人‘起死回生’哦。”
近日,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一场由“医二代”参加的特殊夏令营正在举行。
带教老师的话音刚落,培训中心里就热闹开了。一群小学生争相举手,要对躺在地上的人体模型,进行人生中第一次徒手心肺复苏的实践。
“我先来吧,我妈就是麻醉科的,我爸是ICU(重症监护室)的,他们每天都是这样救人的。”说这话的,是省肿瘤医院麻醉科医师幸芳的女儿小钰。她趾高气昂地站在老师面前,要求第一个尝试,语气中充满了自豪骄傲。
“1、2、3……30,该呼吸了……两次啊……”其他小营员们在一旁帮忙数数,不一会儿,豆大的汗珠就顺着小钰的脸颊流了下来。
两分钟下来,小钰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小脸红扑扑的,“真是太累了,胳膊酸疼,膝盖都跪疼了,我不行了,换人换人……”
“这样的心肺复苏,要一直坚持到有脉搏、或者救护车赶到才能停止,而你们的爸爸妈妈在抢救病人的时候,甚至会坚持半个小时以上。”贵艳玲主任的话音刚落,小营员们都发出了阵阵惊叹声。
“我爸妈晚上到家,你能从他们脸上猜出今天上班的情况。”小钰说,“比如说,一到家,对我特别温柔,特别关心,我就知道,今天,他们白天很有可能成功抢救了生命。”
以前,小钰只听说抢救的时候要几个医生轮着来,现在她亲自在人体模型上试过之后才知道,每一下按压力度不够、或中间停止,就前功尽弃。“现在明白为啥要轮着来了,心肺复苏的过程需要耗费极大体力,一个人根本坚持不了。”
在夏令营的闭营结语中,她写到:“不经历就体会不到你们的辛苦,我骄傲,我的爸妈是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