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 8月10日,二七区食药监局2018年上半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总结暨党风廉政工作会召开。会上,二七食药监局总结一系列工作,使辖区群众收获满满的获得感。
深化“放管服”让群众最多跑一趟
今年以来,二七区转变服务思路,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围绕“让群众最多跑一趟”,提升部门服务群众能力。
一是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依法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归并行政审批环节,最大限度减少审批时间,行政许可证从之前的20个工作日减至7个工作日,大大缩短了群众的办证时间;人和路、大学路食药所先行在街道服务中心开设审批窗口,就近就便方便群众。
二是实行重点企业审批服务项目“一对一”个性服务,为企业做到四省,即“省事、省钱、省力、省心”,让企业少跑路、节约办件时间,如苏宁易购,二七局采取提供单独窗口、上门服务等服务方式。
三是严格按照省市关于“三小”登记备案工作的有关要求,分两批次组织各街道食药所学习《河南省食品小作坊、小经营店和小摊点管理条例》及相关省市局通知、公告,制作受理发证模板及须知。
完善信用档案 倒逼行业自律
二七区作为郑州市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区域,辖区被监管对象近2万户,其中食品生产企业76户,食品经营单位1.2万户,其中大型商超16家、大型农贸市场21家、大型农贸批发市场1家,餐饮经营单位约4820户,药品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家,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923家,医疗机构189家,化妆品经营(使用)单位约2100家。在监管对象点多、线长、面广的情况下,如何进行监管?
建立和完善信用档案,有效提高日常监督执法的针对性,提高执法效率,倒逼行业自律。对辖区65家食品生产企业、218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实施分等分级管理;对10家药品、医疗器械生产单位实施信用登记管理;深入开展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目前已定等级的2360家,开展流通环节风险等级评定的1600余家,建立完善食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扎实推进“一户一档”管理,餐饮环节建立食品安全诚信档案4800余家,流通环节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4600余份。
大力推进“双随机一公开”,二七局今年餐饮流通及药械化采取随机确定执法人员,每次参与执法人员不少于2人,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对抽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惩处力度,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形成有效震慑,增强了被检查对象守法生产经营的自觉性。截止目前,已完成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和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双随机检查17次,随机抽取检查人员34人次,随机检查监管对象170余家次。
监督抽检工作持续强化。以市政府民生实事为基础,科学制定抽样检测计划,按年度总体计划开展抽样检测工作。全年食品计划抽检2800批次,截止目前,已完成抽检1548批次,问题发现率0.84%,快检1960批次。全年药品计划抽检60批次,已完成抽检43批次;医疗器械计划抽检7批次,已完成2批次。将抽检结果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企业LED显示屏等多种形式进行公示。加强不合格问题食品药品核查处置力度,及时发布收件信息。对不合格食品药品全部依法进行核查处置。
部门联动,亮点示范。今年二七局从全区餐饮单位中遴选100家有一定规模、影响力较大、食品安全意识较高单位开展了“百家餐饮作表率,共创食安示范城”活动。
推动“智慧食安”建设 夯实企业主体责任
今年,二七局着力推动食品、药品信息化建设,努力构建“智慧食安”新格局和群众饮食、用药的放心环境。
一是大力推进农贸市场信息化建设,积极引进“溯本通”系统并在各农贸市场推广,加快实现食品和食用农产品从源头到流通直至消费环节的全过程追溯。2018年,建成食品安全管理示范单位14家,居全市前头。目前全日丹、二七区居民生活农贸市场和庆丰街集市等大部分商户信息已录入系统。
二是继续推进“互联网+”工程。今年二七局推进“透明厨房”建设。截至目前社会餐饮服务单位建设完成300余家并已全部投入使用。
三是推动“智慧药店”建设。目前,张仲景大药房与支付宝联合打造运营了全国首家“支付宝未来药店”。只需通过支付宝扫码或者刷脸即可完成从购药到支付再到取药全过程。有效解决购药速度的问题和“24小时经营”的刚需。
四是强力推进餐饮考核APP的推广。二七局把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抽查考核列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督查的内容,促使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我区从4月份注册20人,到7月16日注册5064人,增加5044人,位全市第一,成效显著。(尧青 郭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