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6月7日电(记者肖艳、李惊亚)“0.6公斤!”在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的医疗废物暂存处,医疗废物称重人员曾小红给从治疗室转运出来的医疗废物称重。
智能电子秤称出医疗废物收集袋重量,贴上小型打印机打印出的标签,再将废物锁进垃圾桶,同时,医院科室名称、废物重量、废物种类等信息通过手机APP上传到贵阳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曾小红和当班护士罗丽作为负责人进行了电子签名。
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化学污染物、针头锐器等,具有传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蚀性,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及周围环境。
从2017年底开始,贵阳市借助大数据,开始试点条码管理医疗废物,医疗机构产生的所有医疗废物必须分类称重,再转运到专门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处置,贵州省人民医院是首批试点医院之一。
贵州省人民医院房产科科长倪智成说,实行条码管理以后,全院配备了8名专职称重人员、5名转运人员,实现医废处置全流程留痕、可追溯。
记者在暂存间看到,称重后的医疗废物分区堆放,没有人进出时室内都是开启紫外线照射灯杀菌消毒,通道和室内各有一台摄像头监控,防止医疗废物外流。
贵阳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主任曹杨说,在实行大数据管理以前,医废量主要依靠医院上报,造成医院、环保部门和医废处置中心三方统计的数据可能都不同,存在数据“打架”的情况。而现在,借助大数据管理模式,医疗废物的管理可视化、规范化,数据更加精准、统一,还能线上进行有效监督,收没收、谁来负责交接的,大数据全部都有记录。
“我们对转运车辆实行GPS监督管理,无论车辆是在路上还是停在库里,行车路线是什么,在手机上、电脑上都一目了然。”曹杨说。
目前,贵阳市已经签约或者加入条码管理的医院有120多家,既有大型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有民营医院。接下来还要将范围逐步扩大到私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