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彬:一生为医 不计名利 立起沉疴

2017年11月22日15:10

来源:大河健康报

  “良医处世,不矜名,不计利,此其立德;挽回造化,立起沉疴,此其立功也。”

  退休后的孙彬主任医师、教授一直坚持一周坐4次门诊。在位于郑州市东风路的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统诊疗中心跟随孙彬主任坐诊期间,记者发现他对每一位患者都很细心,“贫富虽殊,药施无二”,不管患者是首诊还是复诊,每次他都要仔细问诊。□记者刘晓莲见习记者宋昆仑

  早年就开始播撒

  “中西医结合”的种子

  参军和从医曾是孙彬主任儿时的两大梦想,幸运的是都实现了。1960年,成绩优异的他考上河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前身)中医系,1966年毕业,是六名留校任教学生之一。

  1968年,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毕业没多久的孙彬被分到封丘县人民医院。在这期间,除了在医院看病,他还要一边修铁路,一边给下放到“五七干校”的干部当保健医生。

  我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坚持中西医结合原则。在封丘县医院,八九十名医生,只有四名中医,孙彬就担负起了讲中医学的任务,白天上班,晚上写讲稿。

  1971年,组织上决定派孙彬去隶属于武汉军区的解放军一五九医院参军。孙彬告别双目失明的父亲、多病的母亲以及怀孕的妻子,一去就是二十多年。他先后在烧伤科、大内科从事临床、教学工作。在这里,孙彬仍然是边工作,边在医院举办的“武汉军区西医学习中医班”上讲授中医学知识。这些经历让孙彬主任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能够镇定、沉着应对。

  1989年,河南省中医院建成试开诊,孙彬转业回来被邀担任医务科科长,担任医务科科长期间他仍然坚持查房和坐诊。

  中西医结合提高疗效

  让中医得到升华

  有过多年的中医、内外科的经历,孙彬主任在看病施方过程中始终秉持衷中参西的原则,先参考各项生化指标进行诊断,再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型治疗,以中药为主,有时兼用西药。

  由其主持的“固本通脉冲剂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项目获河南省中医药技术进步二等奖,“愈糖舒康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是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目前已完成部分研究。

  曾有一名65岁的杞县男子,患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并发症,脚趾溃烂,西药降糖效果不好,经孙彬教授施方,一剂药40多元,连吃两个月,血糖得到控制,身体麻木、疼痛大为好转,脚趾溃烂处逐渐愈合。

  经过大量病例观察,孙彬认为,“脾肾两虚”是糖尿病不能治愈的根本,“血瘀气滞”是糖尿病并发症的根本。由此他提出现代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五大法则:

  一、益气健脾、清热泻火法;二、益气健脾、养阴生津法;三、益气健脾、补肾填精法;四、益气健脾、芳化和中法;五、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许多糖尿病患者经孙彬教授施方后,病情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中西医结合可以提高疗效,让中医得到升华。”孙彬主任自信地说。

编辑: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