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身边的大师

滩区的小孩最需要我

2017-11-17 10:07 来源:大河健康报

  □见习记者王嘉译

  育儿观念落后

  无辜孩童被“误伤”

  1998年以前,农村家庭供暖条件极差,这对新生儿的照料极为不利。为了给孩子保暖,有人会在孩子的被褥上倒上“炒过”的沙土,这样做还能避免不停换尿布的麻烦。但是,由于沙子升温快,许多新生儿常出现臀部被烫伤或尿路感染等现象。沙子降温也快,许多新生儿被冻伤,得了“硬肿症”,学名为新生儿寒冷综合征。“那些年,位于濮阳县黄河滩区的徐镇镇卫生院还没有专门从事儿科的医生,新生儿的死亡率、因病致残率很高。”徐春玲说。

  “土法子”照样能治好病

  “当时医院条件比较差,没有暖箱,我就想了很多土方法,比如用暖水袋、输液瓶等取暖。”靠这些“土法子”,她救治了很多上级医院医生认为只能在暖箱中才能救治的患儿。

  徐春玲回忆说,刚进修回来时,有一个早产儿,出生时两斤多,不会吃奶,呼吸不好,治疗4天也不见任何好转。她和护士就在输液瓶中灌满热水,给患儿不时更换,并整夜守在患儿身边。第二天,患儿的呼吸逐渐平稳,小嘴蠕动着想吃东西,徐春玲就用滴管喂他,患儿吞咽困难,她就通过刺激面颊、捋脖子使其下咽,10毫升的奶喂了1个多小时才喂完。努力了1个月,孩子终于康复了。

  创建儿科

  开创“儿科康复、重症监护”先例

  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归来,徐春玲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儿科,结束了徐镇镇卫生院无儿科的历史。

  一开始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护士们经验不足,不会扎头皮静脉针,不会调控输液速度。此外,当时医院连最基本的设备也没有,如小儿胃管、婴儿吸痰管等。

  尽管难处很多,但是她没有打退堂鼓,依然坚持认真培养儿科医生、儿科护士。

  2011年,徐春玲从徐镇镇卫生院调到濮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了半年,她毅然决定回去。“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要为更多人服务。镇上有能力跑到市里看病的人不是太多,在离他们最近的地方有一个专业的医院,有一群值得信赖的医护人员,他们会省很多钱,看病也更方便。好在当时家里人也比较支持我。”就是靠着这样纯粹的想法,让徐春玲再次回到徐镇镇卫生院。

  她把从市级医院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工作中,使他们的儿科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成立了徐镇镇卫生院的小儿康复科、重症监护室,开创了乡镇卫生院“儿科康复、重症监护”的先例。

  徐春玲所做的一切就像她说的那样:“我们虽然不是风云人物,左右不了历史,但是我们能把身边的小事、把自己的工作尽力做好,这就够了。”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