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访谈

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有差别

2017-10-11 13:48 来源:大河网

红会和红十字血液中心啥关系?今天听听他们咋说

  河南省红十字会振济救助部调研员张书环(左一)、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招募办公室主任郭俊勇(中)做客大河网直播间。

红会和红十字血液中心啥关系?今天听听他们咋说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招募办公室主任郭俊勇。

红会和红十字血液中心啥关系?今天听听他们咋说

  河南省红十字会振济救助部调研员张书环。

  核心提示:

  红十字会和红十字血液中心有啥关系?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有哪些不同?“献血容易用血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2016年5月8日是第69个世界红十字日,今年的主题是“红十字:处处为人人”。在世界红十字日到来前,河南省红十字会振济救助部调研员张书环、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招募办公室主任郭俊勇做客大河网直播间,就上述问题回答了网友提问。

  大河网记者 尚国傲 实习生 丁磊

  红十字会和红十字血液中心没关系

  “因为名称中都有‘红十字’,所以大家容易产生误解。”河南省红十字会振济救助部调研员张书环说,河南省红十字会的主要工作是“三救三献”,“三救”指的是救灾、救助、救护,“三献”指的是无偿献血的推动和宣传,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和组织实施,另外一个接受器官捐献。

  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无偿献血招募办公室主任郭俊勇说,红十字血液中心属于医疗卫生机构,而红十字会是政府在人道工作领域的得力助手,他们之间不属同一行业,也没有隶属关系,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奉献爱心——不管是红十字血液中心负责组织的无偿献血,还是红十字会从事的救助救济——都是奔着这个共同点去的。

  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有差别

  无偿献血归红十字血液中心负责,捐献造血干细胞归红十字会管,一般人听听估计就晕了,他们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

  “要想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一般我们会要求其有献血经历,符合献血条件的人,都有可能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不同的是,参加无偿献血的年龄限制是18岁以上60岁以下,但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年龄要求在18岁到45岁之间。”张书环说,造血干细胞捐献非血缘关系配型成功率非常低,一个人45岁之前成为捐献志愿者,资料录入数据库后,未来差不多有10年时间可以供患者进行检索查询,如果也像无偿献血一样把年龄放宽到60岁,即便有患者检索到配型成功,捐献志愿者的身体也不适合捐献了。

  无偿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在周期上也有较大差别,郭俊勇介绍,要想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大家在参加无偿献血时,工作人员会让你抽个样本,然后对样本进行基金检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分型,分型之后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会把被抽样人的基因检测数据,身份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资料一并输入中华骨髓库,有患者需要配型的话就到这个库里找,之后才能进行捐献,所以说无偿献血献的血马上就能派上用场,而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到捐献成功则需要较长时间——如果配不上型,可能一直捐献不了。

  “从技术操作来说,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无偿献血有很大的相同之处。无偿献血分为献全血和献成分血,很多志愿者常会去血液中心、献血屋去捐献血小板属于献成分血,它和捐献造血干细胞过程中使用的机器和原理完全一样。不同的是,我们平常循环的血液中的有很多血小板,通过机器直接就分离出来了,但造血干细胞在血液中非常少,这需要捐献者先注射动员剂,把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血液中来,然后再从血液中给它分离出来。”张书环说,中华骨髓库目前已存有220万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资料,河南省有107000名志愿者,到目前为止,已经有543位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在全国排名第一。

  “献血容易用血难”难在哪儿?

  献血时很方便,用血时很难,这个问题让很多公众纠结,其实作为从业人员,郭俊勇也很纠结。

  “无偿献血从1998年开展到现在,群众基础越来越好,但无偿献血的增长速度远低于临床用血的增长速度。”郭俊勇说,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承担着省会郑州市医疗机构的用血,这些年郑州的临床医疗机构发展迅速,去年用血增长速度高达10%,临床用血增长速度在20%到25%左右,现在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每天分给临床的血量在1200到1400百个单位(200毫升为一个单位),供应这个量的话,每天至少需要800人献血,每年需要20多万近30万人次献血,实际上去年省红十字血液中心只募集到了19万人次参加献血,采的血少,再加上要保证血库存量,所以大家会觉得用血比较难。

  郭俊勇说,用血难还体现在报销的手续上,通常情况下,到血液中心报销,需要带医院开的用血发票、身份证、献血证,如果不是本人还要有关系证明,材料齐备,报销很简单。但往往是关系证明,说起来简单,开具时很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大家“献血容易用血难”的印象。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