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日热点

返乡心切 勿轻旅途防护

2023-01-20 08:39 来源:大河健康报

  回家过年是春节永恒的主题,健康平安是家人不变的期盼。2023年春节临近,这是新冠疫情“乙类乙管”以后的第一个春节,很多群众踏上了返乡路。在1月19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副主任周旻介绍,目前已进入春节前的客流高峰。截至1月18日,全国铁路、公路、水陆、民航累计发送旅客4.8亿人次,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47.1%。

  目前新冠疫情在我国仍处于流行阶段,全球疫情也在持续流行,个人防护意识不可松懈。返乡路上有哪些注意事项?

  返乡前做好个人防疫准备

  节假日人员流动增加,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的风险随之上升。因此,建议大家日常出行仍需规范佩戴口罩,尤其是在飞机、火车密闭空间内时。注意合理安排出行,尽量避免前往疫情流行比较高的地区探亲访友。出行前需评估自身的身体状况,新冠病毒感染患者非必要不外出。还需做好规划,尽量缩短在候车室等人群聚集场所的时间。此外,正在康复中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以及老人、孩子、孕产妇等重点人群,不建议长途出行。

  若确需出行,要提前备好必要的防疫物品及药品:

  充足的口罩。N95或KN95这两类口罩防护级别高,适合出门旅行时使用。

  便携的消毒物品。需要注意的是,各类酒精消毒物品不能带上高铁、动车和火车,可用消毒湿巾、消毒棉片代替。

  抗原试剂、常备药品。针对可能出现的发热、咳嗽咳痰、呕吐腹泻、流鼻涕等症状,建议提前准备好相应药品。

  返乡路上不扎堆排队

  踏上返乡路上后,个人防护要做好以下几点:

  佩戴口罩。全程正确佩戴口罩。当口罩因长时间佩戴而出现潮湿、变形时,应及时更换。

  保持距离。尽量避免在人流密集的地方长时间逗留,尽量不扎堆排队,保持适当距离,减少不必要的近距离交流。

  注意咳嗽礼仪。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乱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尽量不摘口罩,同时用纸巾遮挡。

  做好手卫生。及时清洁消毒;建议佩戴一次性手套;如果未佩戴手套,当触碰公共设施按钮后应及时进行手部消毒。

  科学就餐。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就餐。如确需用餐,建议到专用的用餐车厢或与邻座错开时间就餐,用餐前要对手部和桌板进行消毒,用餐后及时佩戴好口罩。

  尽量不要给孩子安排长途远行

  在旅途和返乡后,儿童防护应该注意什么?

  对此,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建议,尽量不要给孩子安排长途远行,“如果孩子生病了就不要带他出行”。

  出行前,备好口罩和免洗的手消或者消毒湿巾。家长要了解目的地疫情流行和人员流动情况,“尽量不去人流聚集的地方,因为这会增加孩子感染的风险”。王荃说,“如果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建议途中做好家长个人和孩子的防护,规范佩戴口罩”。

  对于低幼儿童,王荃表示,3岁以下的孩子不推荐常规佩戴口罩,这让孩子在无形中就少了一道防线,更要求对这些孩子加强保护。要尽量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保持咳嗽、打喷嚏的卫生礼仪。对于他们的防护,要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孩子到处乱摸,尤其是摸了其他东西之后再摸眼、口、鼻的行为要杜绝”。

  春节期间的聚餐、聚会无法避免,建议尽量少带或者不带低龄儿童参加这样的聚餐、聚会。如果外出聚餐尽量选择卫生条件合格的饭店。

  “阳康”人群长途出行需注意预防血栓

  感染过新冠的人血栓风险会暂时增加,而长途旅行一动不动地坐在狭窄的座位上,也是导致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之一。因此,“阳康”人群长途出行需格外注意预防血栓。

  有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会增加人们的血栓风险。即使只是轻症,血栓的风险也会比未感染更高,这种凝血功能的变化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在各种类型的血栓当中,风险增加最明显的是静脉血栓。这些血栓有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在腿部静脉形成的血栓如果脱落,就可能顺着血液循环跑到肺部,堵住肺动脉,进而导致危及生命的缺氧。

  普通人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较低,即使风险增加3倍,依然是小概率事件。也就是说,新冠轻症患者与康复者并不需要常规检查凝血功能,也不至于要吃药预防血栓。但当其他风险因素同时出现时,还是需要提高警惕的。久坐不动也是导致腿部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而返乡途中人们需要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

  而减少血栓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最好每隔1~2小时就起身走两步。没条件走动时,也要在座位上时常活动腿部。如进行脚踝画圈、抬放脚跟、抬起膝盖、伸展小腿或是绷紧肌肉再放松等。

  注意补充水分,不要嫌上厕所麻烦就一直不喝水。

  医用压力袜也有预防血栓的作用,有条件时可以穿戴。

  自驾返乡注意避免“药驾”

  当然,也有不少人选择自驾返乡,但长途驾车除了注意避免疲劳驾驶、酒驾等,还要注意避免“药驾”。

  “药驾”简单来说就是指服用了影响驾驶安全的药物后仍然驾驶的行为。一些药物在服用后会引起嗜睡、头晕、反应模糊、视线重影等不良反应,从而危及行车安全。

  氯苯那敏主要用于治疗鼻炎、皮肤黏膜过敏以及缓解流泪、打喷嚏、流涕等感冒的症状。日常药物如感冒清、感速康、速克感冒、酚麻美敏、氨麻美敏、氯芬黄敏、重感灵、复方感冒灵、咳特灵、康乐鼻炎等感冒、镇咳、鼻炎用药中,均含有氯苯那敏。

  氯苯那敏是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能透过血脑屏障、与组胺结合发挥抗过敏的作用,氯苯那敏会引起嗜睡,降低人的注意力和警觉性,使人感觉疲乏或精神不济。因此服用含有氯苯那敏成分的止咳药、鼻炎药或者感冒药后一定注意,不要驾驶车辆,以防“药驾”,威胁驾驶安全,诱发交通安全事故。

  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后可能影响驾驶安全的药品不止氯苯那敏,世界卫生组织曾列出7大类在服用后可能影响驾驶安全的药品,并提出在服用这些药品后应禁止驾车,包括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催眠药物、有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以及抗高血压药物和降血糖药物等。

  因此,建议服药时一定查看下说明书。一些药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里会有“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字样,看到这条提示就一定要避免驾车。如必须驾车一般需要等待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再驾车。

  本报综合

责任编辑:张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