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日热点

战“疫”故事:新冠肺炎危重患者惊心动魄的48小时

2020-03-11 20:10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ICU重症团队连续工作48小时,至少5次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抢救,喘息之间病人就突发状况,缺氧、闷气、难操作……患者经历了紧急插管、紧急上ECMO、紧急抢救等一系列紧急操作,至今,医生们回忆起刚进病区时的场景,依然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这里收治全省的新冠肺炎危重患者

如果说医院是疫情防控的主战场,那么决战之地就在重症监护室。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ICU,重症团队无惧风险、直面病毒、通宵奋战,24小时严密监测危重症患者生命体征,全力以赴与死神赛跑,为生命接力。

2月10日上午8点,CCU副主任医师于丹、神经外科ICU主治医师栗艳茹、RICU主治医师刘辉作为第二批治疗组进入省医公共卫生医学中心感染ICU。

这里收治着来自全省的新冠肺炎危重确诊患者,高龄、合并疾病多、病情进展快是这些患者的共性。

48小时5次进入抢救重症患者 他们出现体力不支

连续工作48小时,至少5次进入隔离病房救治抢救,喘息之间病人就突发状况,缺氧、闷气、难操作……至今,医生们回忆起刚进病区时的场景,依然用“惊心动魄”来形容。

于丹说,那是一个58岁的中年人,有冠心病史,心脏做过搭桥手术,病情十分危重。大家像呵护新生儿一样照顾他,一刻不敢放松。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为了改善患者缺氧状态,争取下一步治疗机会,经专家组会诊后决定为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有创通气,但为使各种治疗更为有序进行,需先进行重症患者的各种动、静脉管路留置以利于整体治疗方案的进行。

治疗组来到病人床前,为其进行桡动脉穿刺和中心静脉置管,动态监测血压、建立生命通路,做好应急准备。

穿着层层叠叠的防护服,带上三层手套,头上戴上数层防护面罩和口罩,做起任何操作都要耗费比平时多三倍以上的体能和精力,特别是这种精细化操作。很快,于丹和刘辉就出现了体力不支。

刘辉说,当时明显感到呼吸困难、心跳加速、视野发黑,“出来后吸了一会儿氧气才缓过来。”

插管敢死队一遍遍尝试 终完成省医首个气管插管危重症患者

一直在外面评估分析的栗艳茹看着疲惫不堪的队友,二话不说,自行换好了防护服接替队友,继续为患者进行留置用于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的血管管路。

ICU里的时间总是那样匆忙,一转眼就到了2月11日凌晨2点,气管插管的工作开始有效实施…

“一开始,心里挺害怕的。”

让治疗组“害怕”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有创插管时,带有病毒的高浓度气溶胶会从气道瞬间喷涌而出,此时,站在患者面前的医生就成为离险境最近的人。那些给病人插管的医生也被戏称为“插管敢死队”。第二,该患者的心肺功能极差,如果不依赖无创呼吸机做支撑,血氧饱和度会在短时间内急速下降,患者随时发生心脏骤停,但是无创呼吸机如果正常运转,摘掉面罩的一瞬间,大量气溶胶会直接被吹满整个病房,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则进一步处于更大的职业暴露之中。

这该怎么办?困难与挑战的另一面就是生命与希望,有一线生机都应该为患者争取。经过反复商榷,大家决定精确操控无创呼吸机开关机,利用患者拿下无创呼吸机支持那会儿仅有一点儿氧储备快速实施插管,尽管这个过程只有大概10秒。


作为治疗组组长,于丹进行插管操作,刘辉进行支持协助。10秒内,治疗组要利用患者依赖无创呼吸机积累的残存的血氧储备、调整好最佳镇痛镇静药物用量、恰当操作无创呼吸机、清理患者口腔分泌物等一系列预处理,然后精准快速插管;为防止患者因从脱离无创呼吸机给氧过渡到气管插管后的有创通气过程中用时过长,从而导致缺氧引发心脏骤停等恶性结果,于丹和刘辉精细地计算着每一步的用时,一个环节没有把握准确,等于预处理失败,重新来过。

“10、9、8、7、6……”这样的预操作倒计时,于丹在心里默念了十余遍。

经过约1个小时的不断调整,在最后一次尝试的最后一秒,气管插管成功,患者血氧饱和度渐渐上升,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97%—98%,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

这也是省医第一个进行气管插管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

此时,天空已开始破晓。


好景仅维持7个小时 专家为患者成功装上了VV-ECMO

好景维持了不到7个小时,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仍进行性下降,最差的时候,纯氧的呼吸机有创通气也只能维持在50%—60%。

只能采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了,ECMO是通过动静脉的插管,将血液从静脉引流到体外,经过人工膜肺将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再泵入体内,维持机体各器官的供血、供氧。有了这样一个人工的心肺暂时的代替患者的心肺工作,让患者的心肺充分休息,可以为下一步治疗赢得时间。所以,ECMO是各种危重症患者最后挽救性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代表了一个医院、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危重症救治的水平。

2月12日下午3点左右,在阜外华中医院体外循环科副主任李建朝的支持下,患者成功装上了VV-ECMO。

近48小时,治疗组经历了紧急插管、紧急上ECMO、紧急抢救等一系列紧急操作,与院内专家、省内专家多次会诊。两天下来,“整个人感觉都是飘着的”。(尧青 崔冰心)

【情怀的力量】

作为诊疗方案的具体执行者,学习、讨论、查阅文献、反复推敲也必不可少。

本身就负责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教学管理工作的于丹,经常将专家们的指导意见、最新的诊疗指南、实际操作情况收集汇总,在专家会诊结束后,组织组内及相关学科人员学习讨论。

受其家风所影响,于丹养成了勤奋、严谨、务实的工作风格。于丹说自己的父亲于圣学是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机械工程系“电工电子学”的一名教授,不论在教学还是做人,父亲恪尽职守、事必躬亲、持之以恒的态度让他受用终生。

“父亲去世时,因其教学事迹被媒体广为报道,后《人民日报》官微发表评论:教育手段在创新,但尽职尽责的老师,任何时候都会得到尊重;我们向他们致敬,更该学习他们身上“纯粹的力量”! 父亲教书育人是一种情怀,我治病救人也是一种情怀,情怀能支撑做很多事。”于丹说。

责任编辑:陈思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