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两项“华中地区首例”同日诞生,惊艳操作登上世界舞台

2019-06-30 17:26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6月27日,在华中阜外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手术室,一连诞生两项标志性技术:运用完全可降解封堵器,实施室间隔缺损封堵,在华中地区尚属首例。

在手术室、麻醉科和超声科等学科专家的配合下,华中阜外医院总院长助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管委会副主任潘湘斌教授,华中阜外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河南省儿童心脏中心主任范太兵教授等专家带领团队,为一名2岁孩子实施了完全可降解心脏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紧接着,运用潘湘斌教授自主研发的超声引导专用介入引导导丝,专家们成功为一名8岁孩子实施了单纯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这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引导专用介入引导导丝,在华中地区首次“亮相”。

两项“华中地区首例”同日诞生,惊艳操作登上世界舞台

一天内,连续诞生两项“华中地区首例”,标志着华中地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再次迈上新的高度。

手术时,正是华中心血管病大会召开期间。整个手术过程通过互联网直播到德国法兰克福结构性心脏病大会,世界各地医学大咖共同见证了这一盛况。医学专家们在国际舞台上精彩表现,得到世界同道的高度赞扬。

接受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孩子叫濛濛,年仅2岁,来自南阳市。2年前,体检查体时,发现心脏有杂音。在当地县医院做超声检查后,发现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两项“华中地区首例”同日诞生,惊艳操作登上世界舞台

为进一步检查、治疗,家人带着孩子来到华中阜外医院,找到儿童心脏中心范太兵教授。

经过多学科专家会诊后,专家们一致认为,濛濛的情况最适合可降解封堵器。

6月27日下午,潘湘斌教授,范太兵教授、韩宇博士、宋书波主治医师,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全程采用超声引导,通过仅拇指大小的切口,成功植入华中地区首例完全可降解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标志着华中地区在完全可降解封堵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两项“华中地区首例”同日诞生,惊艳操作登上世界舞台

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心病的30~50%。正常人的左心室和右心室被室间隔分开,互不相通。

如果在胎儿时期室间隔发育不全而遗留孔洞,使左心室与右心室相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的分流,则称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将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目前,介入封堵术是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虽然具有创伤小的优点,但是植入人体的封堵器全部是由金属制成的,将永久存留在患者体内,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慢性炎症,即俗称的“异物反应”。

完全可吸收封堵器的主要设计者潘湘斌教授指出:我们通过近多年的艰苦努力,尝试了数十种改性方案才获得了合适的材料及封堵性能,并通过了严格的动物实验及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而且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放射线引导方式,采用更先进的超声引导方式,为植入完全可吸收封堵器创造了条件。

与传统封堵器相比,完全可降解心脏封堵器植入人体后可逐渐被自身组织所替代,在治疗缺损的同时,实现了体内无异物残留,大大降低了远期并发症。

此次新技术的成功应用对先心病治疗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医学领域的又一标志性成果。

接受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叫小胜,年仅8岁,来自信阳市。8年前,孩子妈妈孕检时,超声发现胎儿房间隔缺损。因长时间没有得到有效救治,导致体弱多病,发育迟缓。在当地医院做超声检查时,发现孩子右心增大、三尖瓣返流。为彻底解决问题,家人带着孩子来到华中阜外医院。

经过会诊讨论后,专家们认为小胜的病情适合单纯超声引导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6月27日下午,华中阜外医院总院长助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管委会副主任潘湘斌教授,华中阜外医院科研与学科建设部主任、河南省儿童心脏中心主任范太兵教授等专家为孩子实施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不开刀、不全身麻醉,不使用X射线和造影剂,仅用30分钟就完成了手术。

两项“华中地区首例”同日诞生,惊艳操作登上世界舞台

术后患者直接转到普通病房,目前生命体征平稳,即将康复出院。

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约占整体先心病患者数量的30%,其传统治疗手段包括体外循环下直视修补术和射线引导经皮封堵术。医学专家创新性利用单纯超声引导经皮封堵术,即可给予患者有效治疗,使传统术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该技术为孕妇、肿瘤患者等对放射线和造影剂有禁忌的心血管病患者创造了手术机会。

两项“华中地区首例”同日诞生,惊艳操作登上世界舞台

这是潘湘斌团队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超声引导专用导丝,首次在华中地区运用。该导丝采用镍钛网横截面较大及梭形设计,方便超声定位及显影。实践证明,该导丝明显降低了手术操作难度,减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适合单纯超声引导经皮介入的临床操作。(尧青 邢永田)

责任编辑:陈思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