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日热点

这么牛的医生为什么看病不行?暴露了中国医院的一个问题

2019-04-16 11:37 来源:《瞭望》

  一些医院一年需迎接各类检查十余次,但“外科不看手术、内科不看查房”,主查“八大本”;有时以“留痕”多少评判医疗质量,医护人员集体背书应对提问;职称评审“轻临床、重论文”,一些医生热衷于论文“创新”,个别甚至买论文、购版面,还有个别医生成了“学术大牛”,临床水平却不高……

  近日,记者在中东部一些地区调研发现,当前一些地方形式主义向医院蔓延,影响了医生救死扶伤的本职工作,还容易造成虚浮投机的不良导向。

  多位受访医生和专家认为,一些地方医院存在形式主义,重要根源是这些地方有关行政部门不重实效的官僚主义作风。应当从不同方面入手,着力完善这些地方医院的检查考核和人才评价方式。

  记者 | 徐海涛 《瞭望》新闻周刊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瞭望”(ID:OutlookWeekly1981),原文刊于《瞭望》2019年第13期,标题为《瞭望丨警惕形式主义“感染”医院》。

  1

  一些医院检查只看“八大本”

  “医疗质量、规培专培、健康促进、安全生产、消防卫生……一年到头,我们医院要迎接的检查有十来次,实在是太费精力。”中部某省一位三甲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教授说,除了检查次数频繁,更令他头疼的,是一些检查中存在的形式主义。

  “有的检查少则几星期、多则半年前,就会通知医院开始准备。医院层层通知科室和医护人员,护士便天天背书;各级医生则需背诵岗位职责,并花费大量时间补齐文件资料。”该口腔科主任医师说,这些准备对实际工作意义不大。

  多所医院医生反映,一些检查多以留痕数量作为标准:按检查要求,会议记录本、业务学习本、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本、术前讨论记录本、死亡病例讨论本、医生交接班记录本等“八大本”一个都不能少。

  “‘查本子’本是避免检查考核虚化的手段,初衷是好的。但现在本子过多,而且只查本子不查别的,就异化成了形式主义。”中部某省一位三甲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说,检查前各科室忙于“补本子”,挤占了医护人员治病救人的时间精力,更树立了不良导向。

  安徽一位三甲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去年年底作为上级行政部门组织的专家组成员,参加了对六家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检查。“上午查一家、下午查一家,每家医院只有两个小时检查时间。”

  “到了医院先听汇报,然后看病房硬件设施,接着就到会议室看‘八大本’和医院准备好的病历样本。”这位主任医师说,检查过程中,若外科不看手术,内科不看查房,了解医疗过程是否规范、效果是否达标就难以全面准确。

  2

  基层医生临床水平更重要

  一些受访医生反映,当前职称评审过于“轻临床、重论文”,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医生尤其是青年医生的职业发展观。这样与实际要求贴近不够的评价标准,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形式主义。

  “现在医生职称评审制度,主要还是看论文和科研课题。只要能发表SCI文章、申请到科研项目基金,在医院就是‘大牛’。”中部某省某三甲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举例说,医院某学科在全国排名前列,科室医生论文写得特别好。“但他们的门诊上基本没有病人,因为‘大牛医生’看病水平不高。”

  “医生的职业目标本是治病救人。但现在有的年轻医生为了评上职称,花费大量时间坐在电脑前查资料、写论文,其实一定程度上占用了下病房的时间。”中部地区某神经外科主任、教授说。

  多位受访医生说,论文考核权重太高,让有的青年医生忙于论文,轻视提高医疗水平;有的医生“为论文而创新”,有的疾病已有成熟治疗方案,但为了发表论文,就偏要加入新设备、新方法、新名词,造出“创新元素”;个别医生甚至找“枪手”、买论文、购版面。

  2018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要求分类完善职称评价标准,不将论文、外语、专利、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基层一线人才职称评审的限制性条件。

  记者调研发现,目前一些地方已出台了“以病历替代论文”的改革方案,但“以论文为主”的评价方式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安徽一位县级公立医院医生介绍,现在该医院评中级职称不需要论文,但聘任时仍需要论文,这一状况仍有待改善。

  3

  用现代手段提高检查实效

  看似检查多、考核严,却不足以检验真实医疗质量;看似论文多、科研强,却对提升临床水平帮助不大。

  在多位受访医生看来,近年来一些地方医院里的形式主义增多,与这些地方有关行政部门不重实效的官僚主义作风有关。

  “对医院的检查重‘痕’不重‘绩’,不愿去病房里、手术室里深入了解,只靠翻记录本、看统计数据就打分评判,下级自然投其所好。”一位资深医生说。

  多位受访医生建议,应当从不同方面发力,改变和完善医院的检查考核和人才评价方式。

  精简检查数量,不预发通知,直接、随机查看医院的真实运行常态。在发现真实问题后,还应当切实做到监督整改。

  科学查“留痕”,注重查实绩。目前,医院已普遍实现住院病历电子化,可运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好转率、治愈率、手术台次、平均住院日、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可增加随机抽查病历、现场查看手术过程等环节。

  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合理调整医疗与科研的比重。总体上看,克服唯论文等倾向,应合理设置和使用论文等评价指标,注重凭能力、业绩和贡献来评价人才。

  解决评价标准“一刀切”问题,对不同人才实行差别化评价。对基层医院医生、副高以下职称降低或取消对论文的要求,重点考察其临床医疗医技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和工作业绩,引入临床病历、诊治方案等作为评价依据。对高层次人才,则可形成临床人才、科研人才共建团队,建立起各有侧重、相互合作的考核机制。

  “应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与手段,减少‘形式主义’的过度留痕,将医护人员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帮助他们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本职工作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说。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