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医院动态

郑州颐和医院心内五科开展院内首例FFR技术

2018-11-15 14:02 来源:大河网

  大河网讯 近日,河南大学附属郑州颐和医院心内五科成功开展了院内首例FFR技术(冠状动脉内压力导丝直接测量血流储备分数术),这不仅使该院心血管介入诊断更加精细化,也使部分冠心病患者摆脱了支架置入,仅需服用常规药物即可治疗。

  该例患者为52岁的王先生,因发作性胸闷半年,气短加重一周,遂到郑州颐和医院心内五科就诊。在排除肺部疾病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提示,王先生的冠脉血管病变属于临界病变,是否需要行支架植入,需要更精准的测量手段。

  郑州颐和医院心内五科牛振民主任、代升平副主任,在与患者及家属反复沟通并征得同意后,决定对患者施行FFR检测技术。该技术,以精准的FFR数值作为科学依据,指导医师是否需要对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植入人工支架。

  术中,在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春生指导及导管室人员紧密配合下,牛振民、代升平开始为其进行FFR检测,将一根细如发丝的压力导丝伸入患者心脏冠状动脉内。经过精准的数据测量,显示FFR为83%,也就是说,王先生的冠状动脉病变无需植入支架,口服药物治疗即可。

  “这个检测仪检测得真是精准,而且有实实在在的依据,我一下就放心了。现在不用做支架手术,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我的痛苦和负担!”术后王先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经过强化药物治疗后,王先生胸闷、气紧等不适症状逐渐缓解并消失。

  牛振民介绍,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均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它们只能对病变狭窄程度进行影像学评价,而狭窄到底对远端血流产生了多大影响(功能评价)却不得而知;而且,这些图像形态学的方法并不能识别造成患者心肌缺血的病变,还可能高估或低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导致需要治疗的病变没有处理或过度处理不需治疗的病变。

  与此相反,FFR是一种对冠脉狭窄进行功能性诊断的手段,能够测定冠脉狭窄情况下可获得的最大血流。FFR测定时,0.75的界限值能区分狭窄是否引起临床意义的心肌缺血。当FFR≥0.8时,可认为狭窄没有临床意义。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当血管病变直径小于90%时,建议仅对有相应缺血证据或FFR≤0.75的病变进行干预。

  牛振民表示,很多患者在行FFR测定后,避免了安置支架,而只需服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对患者而言,减少的不仅仅是植入支架的费用,还有因为植入支架后需长服口服药物的费用,因此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避免了冠脉支架的过度使用,造福了广大冠心病患者。

  延伸阅读

  牛振民,郑州颐和医院心内五科主任,1988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系,1988年9月-2000年9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工作,2000年3月-2001年9月,获法国政府奖学金,赴法国诺曼底冈城大学医学院,师从欧洲著名心脏病教授Gille Grollier,研修冠心病介入诊断与治疗,获法国介入心脏病证书,后多次赴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等国学术交流。

  中国冠心病冠脉介入首批成员,卫生部首批介入认证指导专家。专业方向:冠心病介入诊断与治疗。擅长冠心病、急慢性心衰、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

责任编辑:陈思  审核 :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