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日热点

明明是高血压,怎么还会有体位及餐后低血压?

2017-10-05 10:33 来源:家庭卫生报

  体位性低血压又称直立性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较平卧位时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且伴有头晕、晕厥、跌倒、无力等心脑血管灌注不足的症状,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由于血管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血压调节功能减退,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又由于餐后内脏血液灌注增加(因餐后消化功能的需要,体内血液发生了重新分布),消化道内的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交感神经张力不足等容易发生餐后低血压。尤其是正在服用降压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更易发生。

  据有关文献报道,老年高血压患者餐后低血压发生率为48.9%,多发生在早餐后20~80分钟,一般血压下降20~40/10~25毫米汞柱,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更明显。而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又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要加倍警惕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及餐后低血压。

  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体位性低血压及餐后低血压,既要兼顾低血压造成的重要器官灌注不足,又要兼顾高血压所致的靶器官损害,这在治疗上存在矛盾,因此要格外小心谨慎。要针对发生的病因进行筛查,并且以非药物治疗为主。

  1

  首先治疗老年高血压降压药要从小剂量开始,并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如络活喜、洛丁新、代文等),避免使用短效制剂(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

  要个体化用药。降压应缓慢,做到循序渐进(可在3个月内达到血压控制目标),绝不能急于求成,造成血压的大幅度波动。

  要保持血压的平稳性,尽量避免使用大剂量利尿剂、神经节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以及静脉血管扩张剂等,这些药更易造成血压的波动。

  2

  老年高血压患者要避免由蹲位、卧位快速变为直立位,应做到“3个半分钟”,即先在床上静卧半分钟,再起床坐半分钟,再将两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钟后,慢慢站起。

  尤其是晚上起床上厕所时更应如此,切勿一醒过来就直奔厕所,以免因大脑缺血晕倒而发生意外。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和餐后低血压时,应立即平卧休息。

  3

  老年高血压患者进餐不要太快,不要太饱,只要七、八分饱,餐后要避免剧烈运动。因饱餐后运动均会降低心脑的血液供给。

  4

  适量运动,运动能增强人的体质,能增强对低血压的耐受性。提倡有氧代谢运动,比如步行、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舞、游泳、打乒乓球、做体操等。

  文/江西南昌市第三医院

  副主任医师 李钦俦

责任编辑:姜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