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今日热点

河南省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患者

2017-08-07 10:44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原标题:我省确诊首例输入性“寨卡”患者)

□记者李晓敏

本报讯昨天,记者从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官方网站获悉,9月12日,河南确定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

聚焦|首例患者在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

患者张先生,今年28岁,陕西人,在郑州工作。因公务前往危地马拉工作2月余,于当地时间9月4日,出现头痛、发热(38.5℃)等情况。9月5日,张先生开始出现胸口皮疹、咽痛等症状,随后前往当地医院就诊。当地时间9月6日,张先生乘机从危地马拉起飞,于北京时间9月8日到达郑州。

在口岸经入境检疫筛查时,相关人员发现他发热、出疹,初步怀疑其感染了寨卡病毒。随后,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根据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信息通报,立即将患者转运至省传染病医院隔离治疗。

9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复核检测患者标本寨卡病毒核酸阳性,省专家组根据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患者标本检测结果,确诊该病例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而这也属于我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例,我国大陆第23例病例,目前,患者仍在医院隔离治疗,病情平稳。

专家|寨卡病毒“岁数”不小,已有69岁

河南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黄学勇说,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该病毒。此后,多个国家有少量散发病例报道。2007年,西太平洋国家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普岛发生首次寨卡病毒疫情暴发。

这次“寨卡病毒”进入公众视野,最开始是因为2015年5月巴西报告本轮疫情首例病例。截至目前,已有6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寨卡病毒通过蚊子媒介传播的病例。

近期,新加坡的寨卡病例迅速由零增长到几百例,引发国际关注。根据相关报道,在新加坡的寨卡病例中,有数十名中国人病例。

与早期主要在非洲等发展中地区流行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寨卡病毒在美国等工业化国家均有发现,这引起了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对此的重视。目前各国都在积极研发寨卡疫苗。

提醒|从疫区归来发热,要及时就诊

据了解,寨卡病毒病属于蚊媒传播疾病,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感染,也可通过性途径传播。

在黄学勇看来,虽然目前人类对寨卡病毒的认知有限,但寨卡病毒与引发登革热的登革病毒、引发西尼罗热的西尼罗病毒同属黄病毒。因此,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黄学勇说,虽然该病绝大部分患者病情轻微,但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如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另外,在本轮寨卡病毒疫情发生时,巴西等国新生儿小头畸形病例数显著增加,加之近期美国科学家从小头畸形死亡患儿脑部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新生儿小头畸形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

他提醒,有自寨卡病毒病流行或有病例报告的国家和地区回国的人员,在两周内出现发热(多为中低度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关节痛、肌肉痛、结膜炎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说明上述旅行史。

接诊发热患者的医务人员在做出疑似寨卡病毒病病例诊断前,应详细了解患者是否具有发病前14天内在有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的流行病学史,并尽量排除登革热等类似疾病诊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