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豫西首例!椎脱位命悬一线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突破“禁区”除大患

2017-07-24 15:30 来源:大河报

□记者房琳闾斌通讯员汤剑燕牛鹏磊文图

核心提示|脊椎,是人体非常重要的器官。位于第1和第2节的寰椎、枢椎,起着上承大脑、下延躯体的重要作用。因丰富的血管和中枢神经从中穿过,一旦出现寰枢椎脱位,脊髓受到压迫,后果往往十分凶险,甚至致瘫致死,故又被视为脊椎手术中的“禁区”。

日前,三门峡市中心医院的医疗团队突破“禁区”,成功实施了一例高难度的寰枢椎复位手术。全院21个科室紧急联动,一台手术从中午做到深夜,用了近10个小时,只为挽救病人生命……

811日,大河报记者采访到实施该手术的医护团队,听他们讲述了这一“高难度、高风险”的手术经过。

危急

寰枢椎重度脱位,颈脊髓被压迫成“细线”

58日,山西省平陆县的王女士被家人搀扶着到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就诊。

据家人讲述,王女士出现四肢麻木无力,容易摔倒等症状已有好多年,一开始症状轻微,最近越来越严重,曾多次因行走不稳而摔倒致骨折,几乎瘫痪在床。在当地医院按“脑梗塞”治疗无果后,转来就医。

根据患者情况,按照惯例王女士被分诊至神经内科检查。但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王女士脑内病情轻微,反而是颈椎部位问题严重。经再次检查颈椎后发现:王女士的寰枢椎重度脱位,导致颈脊髓神经被压迫程度达90%以上,仅剩一条“细线”,可谓“命悬一线”。

“颈脊髓的神经被压迫,才是引起四肢无力甚至瘫痪等症状的元凶。”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主治医师李想介绍说,要使寰枢椎复位,就必须进行手术。而让他和团队头疼的是,该部位十分特殊,被称为脊椎手术中的“禁区”。

原来,寰枢椎是人体的第1节和第2节颈椎,为颅骨和颈椎的交界区域,有丰富的血管,中枢神经从中穿过。同时,该部位颈椎管所容纳的脊髓,毗邻控制心跳和呼吸的延髓,一旦出现损伤,不仅会导致瘫痪,还会直接造成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导致死亡。

因而,在这个位置上做手术,其难度和风险可想而知。

除此外,王女士长期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及“多发性抖动症”,导致她的寰枢椎骨赘增生异常严重,不能用以往单纯通过颈椎后方手术达到复位减压的方法,需经过口腔达到咽喉部进行颈椎手术。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风险和难度更大。

“整台手术几乎涵盖了脊椎上所有手术的风险,在很多省级医院也很少开展,而在整个豫西地区更是首例实施。”李想医师说。

手术

21个科室通力协作,手术中上演“步步惊心”

510日,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医生办公室内,一场涉及21个科室的术前评估会诊开始。

“主要是评价手术风险,保证手术安全。同时,手术中和手术后的物品准备、各科室如何配合、出现并发症后如何处理等等,也需要反复沟通。”李想医师介绍说,此次手术涉及口腔科、麻醉科、神经外科等21个科室,几乎全院出动。

经反复商讨,最终决定在颅骨牵引下,先经口咽前路,做寰枢椎松解减压术,再行后路,切除寰枢椎后部骨结构,进行枕颈融合内固定术。

513日下午2时,手术开始。脊柱外科主任医师贺海怿主刀,主治医师李想为助手,科室副主任朱文辉负责各科室协调,麻醉科曲海波和刘涛两位主任亲自插管麻醉。

经麻醉后,手术团队先将王女士颅骨牵引固定,经鼻腔插入胃管,解决术后进食问题。之后用口腔撑开器,尽可能把嘴巴撑大,舌头压下去,切开咽喉部位进入寰枢椎前弓位置,开始小心翼翼用高速磨钻进行椎管减压,让被压迫的颈脊髓得到缓解。

然而就在这时,大家最担心的意外发生了。

“由于骨质增生时间较长,粘连严重,切除骨头时连接脊髓的硬膜破裂,脑脊液出现了外漏。”李想介绍说,这也意味着造成了颈椎椎管内与口腔完全相通,从而会导致颅内感染,若不采取紧急措施,死亡率百分之百。情况危急,手术团队立即行动起来。

按照术前预案,先从患者胯部取出一块脂肪和筋膜,打成肉泥状放到硬膜漏口处,再加上一些特殊材料进行封堵。与此同时,麻醉科郝睿医师、神经外科袁军辉主任等科室人员配合做腰大池置管引流脑脊液,减轻脊椎内脑脊液压力并分流脑脊液,保证漏口的愈合。

完成了破裂处的封堵,手术继续进行。

在保证王女士头部不随意晃动下,多人协作进行整体翻动。在枕颈后方,手术团队切除压迫脊髓的寰枢椎后部骨结构,再从患者髂骨上取出一块骨头,放到枕骨和颈椎之间,进行枕颈融合固定术。

紧张、忙碌、密切协作……

护理

特护小组24小时陪护,与病人同吃同住

最终,手术成功完成。此时,已是深夜近12点钟。21个科室通力协作,奋战近10个小时,保证了患者的平安无恙。

手术后,因还需度过“感染关、营养障碍关、卧床并发症关”,保护好身上的救命管道,王女士并未转移到重症监护室,而是留在脊柱外科内。为更好地护理,在床位和人员紧张的情况下,脊柱外科专门协调出了一个病房,成立了由贺海怿主任和马琳护士长任组长,李想医生,张新星、宋晶、段晓青护士为组员的特护小组,全天24小时陪护在病人身边,和病人同吃同住。

“患者不能经口进食,又需要每1~2小时给口咽部上药,随时调整腰大池引流量,必须24小时陪护着才行。”护士长马琳介绍说,为保证王女士进食,手术结束当晚,科主任贺海怿和李想主治医师便连夜与营养科联系会诊制订第二天的饮食。为了保证口咽部伤口愈合,在联系口腔科、耳鼻喉科、麻醉科后,又制订了详细的计划。同时,每天留取脑脊液送检验科观察化验,并与药剂科沟通调整用药,邀请相关科室协助诊治……

就这样,陪护了整整一星期,王女士的病情逐渐好转。两周后,王女士已可以自行下床站立行走,四肢麻木僵硬感也大部分消失,行走不再摔跤了。

出院时,王女士和家属特地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医德高尚、精心护理”,感谢医护人员的救命之恩和精心救治之情。回顾整个救治过程,贺海怿主任医师感慨地说:“虽然步步惊心,但大家齐心协力度过重重危机,最终迎来了病人痊愈,心里很高兴。”

提醒

坐车打瞌睡、给小孩“拔萝卜”很危险

人的颈部是活动度最大的椎体,但也是最脆弱的神经中枢“走廊”。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注意保护呢?

对此,李想提醒,虽然大部分颈椎受伤发生于交通事故及高空坠落等意外,但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类型的颈部损伤也可能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比如不当的颈部推拿、过度运动、坐车打瞌睡等都容易伤及颈椎,引起颈椎脱位、骨折甚至高位截瘫。

其中,坐车打瞌睡容易被人忽视。李想介绍说,不少人会在上班时在车上“补觉养神”,若在不防备的情况下,一个刹车就足以让颈椎受到急性伤害。因而,坐车若想睡个小觉,谨记系好安全带,戴上颈围对颈椎进行保护。

此外,不少家长喜欢给小孩“拔萝卜”,希望让孩子长高长大,其实也是错误的。因为孩子的身体机能处于发育阶段,抓住孩子头部使劲儿往上提,很容易损伤颈椎,甚至引起截瘫,后果非常严重。同时,玩手机的“低头族”和职场“伏案族”,也是颈椎受伤的易发人群。对于一些四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的中老年人来说,不能局限于考虑“脑梗塞”等常见病,也要想到颈椎疾病。

对于如何让颈椎得到放松,李想建议道,可以做做颈椎操,或者外出放风筝、打羽毛球等。另外,当头部或面部出现顽固性、病因不明的疾病时,也要及时上正规医院找专科治疗,以免延误治疗。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