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打好人才牌 社区医院才能底气足

2017-04-25 16:11 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专家称分级诊疗成功的关键是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 河南商报记者 侯建勋/摄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李肖肖

记者 宗雷

宋刚是一名口碑很好的医生。在经历了三甲医院和社区医院后,他对两者的差距体会很深。“归根结底,患者还是不信任基层医生。”他说。

在他看来,基层和大医院难以匹敌的平台和机会,导致基层很难吸引到优秀人才。这也成了制约分级诊疗的关键。

缺乏平台和上升渠道

基层医生难有认同感

8年前,宋刚还是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大夫。2008年,随着郑州市启动“片医计划”,他和同事前往航海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了一名社区医生。

在宋刚看来,目前制约基层医疗的最大问题是人才的缺乏。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郑州市区目前有5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绝大部分是医院下派。有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郑州市骨科医院等。

以航海东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例,是由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下派,也就是说,这些下派人员的编制均在原单位,工资均由原单位发。

“对我们来说影响还不是很大,对于一些外聘人员来说,情况就不乐观了。”宋刚说,对于没有编制的基层医生来说,每月只有两三千元工资,也没有学习、培训、临床实践的机会,导致一些人员流动很快,每年都有不少离职的。“甚至有些本院的人,宁可去我们偏远的分院,也不愿意在社区。”

河南商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外派基层的医生认为,在社区,久而久之,会给人一种“看的只是小病”的感觉,这样,医院一些学习机会很难轮到自己,远离核心医疗资源,也很难有上升通道,即便工资能得到保障,无形的损失还是很大的。“二者的机会和平台完全没法比。”

郑州市二里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少见的几家民营服务中心之一,医生都是自聘,该中心主任韩秋说,待遇差、工作累,确实会导致医生的流动大,“这是我们基层医生共同面临的难题。”

医疗人才的培养

不能靠“速成”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基本公共卫生专家组组长崔留欣认为,解决好人才队伍建设,是分级诊疗成功的关键。

崔留欣说,目前,基层医务工作者对自己未来的工作前景信心不足,与基层医师岗位的吸引力不强密切相关。高学历、高职称、大专家目前在基层少之又少,正因为高层次技术人员的匮乏,降低了市民对基层就医的信任度。如此恶性循环,加剧了小医院“门可罗雀”的情况,使基层的卫生医疗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利用。

郑州市卫计委医保办主任杨建华说,郑州正在着手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建设。计划用6年时间,培养一批基层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同时,政府对从事全科医生岗位的人员还特设了岗位津贴计划。

但在一些基层医生看来,这个时间可能要更长。“不是说学生一毕业就能进社区看病,没有在三甲医院几年的临床实践,患者还是不认可,恐怕还是难以真正吸引人。”

有充分保障

吸引到人才是关键

这几天,郑州一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任,正在海南学习分级诊疗先进经验。

韩秋说,南方一些城市在基层医疗上投入很大,医生的收入能得到充分保障,因此分级诊疗做得非常好。“高投入是关键,不管是人才还是资金。”

就以中牟县为例,不久前在国家卫计委会议上被当做典范。归根结底,还是当地政府进行了大量投入,不仅从硬件上支持,还拿出了800多个编制,留住了大量优秀人才,基本把90%的病人留在了基层。

宋刚记得,他们前两年还专门去北京考察过社区服务中心,几个分级诊疗试点建设得非常完善。“门诊看病是预约好的,身份证一刷,直接可以去,不需要挂号,手机都可以预约,老年人可给主管医生打电话或发信息,是真正的签约服务。”

而且,因为设备先进,管理效率很高,药房工作人员少,药品可以通过机器自取,这样一来,4个人的家庭医生团队,就可以承担七八万人的服务。

这里边,政府给了高补贴,医生每月工资奖金能拿到一两万元,另外团队可能拿到几十万元的补贴,医生收入相当可观,留住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宋刚说,分级诊疗在他看来,其实前景非常好。“希望各个方面的人都往一个地方使劲,还得引导市民来社区看病,重视社区人才梯队的培养。”

责任编辑: